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的《边词(其十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场景。
首句“十八盘南甃沸汤”,以“十八盘”这一地理特征,暗示地点的险峻与历史的厚重,而“甃沸汤”则描绘出温泉的热气蒸腾之景,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神秘的氛围。这里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为后续的叙述铺垫了背景。
次句“燕京楼子待梳妆”,通过“燕京楼子”这一形象,将历史人物与现实景象相联系,仿佛在说,那些曾经在燕京楼子梳妆打扮的女子,如今又在等待着什么。这里的“待梳妆”不仅指实际的梳妆行为,更暗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期待。
接下来,“当时浴起萧皇后,何似骊山睡海棠。”这两句诗将焦点转向了历史人物——萧皇后。通过将她与“骊山睡海棠”进行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萧皇后命运的感慨。骊山上的海棠花,以其娇艳的姿态,象征着萧皇后曾经的荣华与美丽。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最终的命运却如同这海棠花般,经历了繁华之后归于沉寂。这种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命运,还传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