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夭桃弄粉,繁杏透香,依然旧日颜色。

奈彼妒花风雨,连阴过寒食。金钗试寻妙客。

正昼永、院深人寂。善歌更解舞,传闻触处声藉。

当日俊游时,屡向平康,吟咏共题壁。

自后纵经回曲,难寻阿姨宅。芳华苑,罗绮陌。

怎断得、怪踪狂迹。惯来往,柳外花间,莺燕都识。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翻译

鲜艳的桃花涂抹着粉色,繁茂的杏花散发着香气,还是往日的模样。
可惜那些嫉妒花朵的风雨,接连阴天度过寒食节。试着寻找金钗的佳人。
白天漫长,庭院深深,人声寂寥。擅长唱歌又会跳舞,她的名声到处传扬。
当年我们畅游时,常去那烟花之地,一起在墙壁上题诗作画。
自从那时起,即使经过曲折,也难以找到她曾住的地方。芳华苑,繁华的丝绸小路。
如何能割舍,那些奇特的行踪和狂放的行为?她常常来往于柳树和花丛中,连莺燕都熟悉她。

注释

夭桃:形容早春盛开的桃花。
弄粉:比喻桃花鲜艳的颜色。
繁杏:指盛开的杏花。
旧日颜色:昔日的美好景象。
妒花风雨:比喻破坏美好事物的恶劣环境。
金钗:古代女子饰品,此处代指美女。
妙客:才情出众的女子。
平康:古代指妓院或烟花之地。
吟咏:吟诗作赋。
阿姨宅:可能指某位女性的住所。
芳华苑:美丽的园林。
罗绮陌:形容繁华的街道。
怪踪狂迹:奇特的行为轨迹。
柳外花间:形容景色优美之处。
莺燕:鸟名,此处象征美好的春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园林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旧友旧地的思恋。

"夭桃弄粉,繁杏透香,依然旧日颜色" 这几句生动地勾勒出春天花开的美丽景象,夭桃和繁杏都已盛放,其色彩与往昔无异,似乎时间在这里静止了。

然而接下来的"奈彼妒花风雨,连阴过寒食" 则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界不稳定气候的无奈,花朵在风雨中摇曳,连绵的阴霾和严寒的食物似乎都在提醒着季节更迭与生命的脆弱。

诗中的"金钗试寻妙客。正昼永、院深人寂" 描写了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孤独的情境,金钗(可能是指女子的装饰或是建筑的一部分)在寻找那位不常来访的贵客,但午后的阳光长久而院内却异常寂静,显得人烟稀少。

"善歌更解舞,传闻触处声藉。" 这里则流露出对音乐与舞蹈艺术的赞美,以及对其传承的敬意,每到一处都能听到美妙的声音。

紧接着的"当日俊游时,屡向平康,吟咏共题壁" 令人联想起诗人与友人的欢聚时光,他们在平康(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状态)中漫步,共同作诗填词,留下佳句于壁上。

然而"自后纵经回曲,难寻阿姨宅。芳华苑,罗绮陌。" 表达了对旧日居所的怀念和寻觅的困难,诗人似乎在追忆中寻找那已经不易找到的地方——阿姨的住所,以及那些充满芳香花朵的小径。

最后"怎断得、怪踪狂迹。惯来往,柳外花间,莺燕都识。" 诗人感慨于旧时欢乐的足迹难以割舍,那些在柳树和花丛中自由穿行的日子,让燕子都能认识他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往昔时光的回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89)

杨泽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花犯.桃花

百花中,夭桃秀色,堪餐作珍味。

武陵溪上,□宋玉墙头,全胜姝丽。

去年此日佳人倚。凝情心暗喜。

恨未得、合欢鸳帐,归来犹半被。

寻春记前约因□,题诗算怎耐、相思憔悴。

攀玩对、东君道,莫教轻坠。

尖纤向、鬓边戴秀,芳艳在、多情云翠里。

看媚脸、与花争好,休夸空觅水。

形式: 词牌: 花犯

苏幕遮

日烘晴,风却暑。帘幕中间,紫燕呢喃语。

嫩竹新荷初沐雨。曲槛幽轩,四面明窗举。

夏初临,春又去。不愿封侯,祗怕为羁旅。

溪上故人无恙否。欲唱菱歌,发棹归南浦。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诉衷情令

眼前时果漫堆盘。莫是又贪酸。

因何近来销减,微褪脸霞丹。还只为,枕衾闲。

泪痕斑。我能医疗,一服收功,只霎时间。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诉衷情令

侵晨呵手怯清霜。闲写两三行。

都将旧游新恨,收拾入行装。人乍别,路尤长。

漫嗟伤。不如归去,只者温柔,便是仙乡。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