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汉书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

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形式: 古风

翻译

稻谷和杂草在雨中一同生长茂盛。
桃花李花与荆棘,在霜降之夜一同凋零。
草木既然有区别,为何荣枯却一样对待。
广阔的天地之间,难道没有一点偏私。
小人与君子,使用他们应各有适宜之处。
为何西汉末年,忠良与奸邪一同被信任。
若不然全信忠诚,早就断绝了奸臣的窥伺。
若不然全信奸邪,早就让忠臣有所警觉。
犹豫不决两者都留,盛世日渐衰微。
可悲啊萧京等人,最终陷入灾祸的陷阱。
每次阅读元帝成帝的历史,总是让人愤慨不已。
对治理国家的人说,不能像天时那样无常。
对臣子们说,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注释

禾黍:古代指稻谷。
稂莠:杂草,比喻恶人。
荆棘:带刺的灌木,象征困难或邪恶。
荣枯:繁荣与枯萎,比喻盛衰。
小人:指品行不正的人。
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
优游:犹豫不决,拖延。
萧京:西汉末年的权臣,此处以他为代表。
元成纪:指汉元帝、汉成帝时期的历史。
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指君主。
天时:自然的时节变化,比喻治国不应随波逐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读汉书》。诗中通过对自然界草木荣枯的观察,表达了对人世忠奸不分、忠臣与邪臣难以辨识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上忠良被害、奸佞得志的悲愤。

诗开篇“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描述了自然界中草木在相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反应,禾黍和稂莠在雨水的滋润下生长,而桃李和荆棘则在寒霜中枯萎。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事物之间本质上的区别。

接着“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指出自然界中的这种区别是明显的,不同的事物各有其特性和命运。而“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则表达了对大自然公平、无私态度的赞美。

然而,在人世间,“小人与君子, 用置各有宜。”却存在着不同的人物在社会中的不同作用和定位。诗人接着批评了西汉末年忠奸不分的情况,“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这里表达了对历史上忠良被误信、奸佞得逞的愤懑。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则是对汉朝末年政权衰败、忠良遭害的感慨和悲哀。

最后,“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汉书,尤其是记载汉武帝至汉成帝年间史事的《元成纪》,感受到深深的悲哀和愤懑,并警示统治者不能效仿自然界的无私公正,而应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诗歌语言平实,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倡导的“以诗代史”的创作理念。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读张籍古乐府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

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

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

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

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

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

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形式: 古风

读谢灵运诗

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

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形式: 古风

逍遥咏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

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

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形式: 古风

途中作

早起上肩舁,一杯平旦醉。

晚憩下肩舁,一觉残春睡。

身不经营物,心不思量事。

但恐绮与里,只如吾气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