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网得金鳞不忍烹,一瓯春菜眼偏明。
逢君强赋湖阴曲,顾我方趋日照城。
散坐酴醾留客醉,过庭鹎鵊为谁鸣。
还朝密迩非轻别,知有蒲轮访姓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宴饮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自然美好的感受。
“网得金鳞不忍烹,一瓯春菜眼偏明。”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捕鱼时的轻生之情,不忍心将鲜活的生命加以烹煮,也描绘出春日里简单的饮食,通过对春菜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的细致和对生活美好感受的独特视角。
“逢君强赋湖阴曲,顾我方趋日照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遇时共同创作诗歌的情景,以及在光线明媚的日子里漫步于城中的情趣。这里的“湖阴”和“日照城”营造出一种恬静而美好的自然环境。
“散坐酴醾留客醉,过庭鹎鵊为谁鸣。” 这两句则描绘了宴饮时的情景,诗人与朋友在散座中尽情地享受酒宴,不忍心让客人离开,因此而延长了宴会的时间。同时,也通过庭院中的鸟儿鸣叫,增加了一丝思索和哲理,似乎在探讨生活的某种况味。
“还朝密迩非轻别,知有蒲轮访姓名。”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希望通过朋友间的问候来维系彼此的情谊。这里的“蒲轮”指的是船只,象征着信息和思念的传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趣的佳作。
不详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十年踪迹困邅如,多谢韦郎肯寄书。
千里漫寻苕水梦,一廛方对相山居。
归心不为莼鲈切,交契应闲简牍疏。
近向钱塘得嘉种,秋盘何日共新蔬。
晓来庭竹碎秋声,令我思君重怆情。
三画当年曾擅价,五言今去合知名。
赋归已荷因风寄,酾藇终期对月倾。
但愿官军破骄敌,不妨淮海寄馀生。
新诗俊逸走风雷,愧我驰驱欲强陪。
花外疏篁青掩映,门前流水绿萦回。
高情好客长留客,胜赏传杯莫放杯。
老懒畏寒朝睡美,报章淹缓莫相催。
二麦初收堰水流,西园飞盖使君游。
羽旄每出邦人喜,壶矢閒同坐客投。
膏雨应时和气洽,丰年有兆颂声酬。
政成讼简追胥息,镇静西南五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