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岩为余写容求赠诗余以其学佛者也故后章及之(其二)

因形有像转支离,妙笔从君压画师。

若向禅中参一指,写余父母未生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名为《汪东岩为余写容求赠诗余以其学佛者也故后章及之(其二)》。诗中以汪东岩为余绘制肖像之事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禅宗思想的探讨。

“因形有像转支离”,开篇即点明了绘画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形与像之间存在着一种转换和分离,形象虽具象可感,却难以完全捕捉到事物的本质或内在精神。这句诗暗示了艺术创作中的局限性,以及对真实世界的难以完全再现。

“妙笔从君压画师”,则表达了对汪东岩绘画技艺的高度赞扬。这里的“妙笔”不仅指其绘画技巧高超,更暗含着对艺术家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肯定。通过“压画师”这一表述,诗人强调了汪东岩作品的独特性和超越性,似乎在说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触达的深度表达。

“若向禅中参一指,写余父母未生时”,最后两句将话题转向了禅宗哲学。诗人提出,如果深入禅宗的智慧,或许能理解到更深层次的意义——即通过艺术创作,可以触及到个体存在的根本,甚至追溯到生命的起源。这里“父母未生时”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象征着生命的起点,也是对自我存在本质的一种探索。通过艺术,人们可以超越表象,触及到更深层次的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艺术创作的美妙,还巧妙地融入了禅宗哲学的思考,引导读者去探索艺术与生命、自我认知之间的深层联系。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六言(其二)

流水独吟花径,好山重约云门。

茶瓯疏竹孤寺,桐角斜阳远村。

形式: 六言诗 押[元]韵

偈颂二十三首(其六)

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

形式: 偈颂

偶书(其二)

凤德嗟已衰,宣尼欲浮海。

赖有载道经,神功补元宰。

删诗挽风变,系易忧世骇。

春秋笔削严,西秦书乃来。

微义将誓周,逆悲大运改。

悠悠千古心,死后文书在。

形式: 古风

寓浦东书怀

子规声里已非春,消遣光阴只苦吟。

肘后无方医白发,床头有易胜黄金。

年来不作功名梦,老去全休富贵心。

独抱焦桐游海角,纷纷俗耳少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