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陶韵(其一)

纷纷流俗间,哀此万众生。

陶翁盖达士,酷爱重九名。

行行步东皋,见菊眼为明。

色香不改旧,想像闻其声。

欢言各携袂,耄齿逮弱龄。

属予刚制酒,空杯与谁倾。

凛然北窗下,清癯落骄荣。

云团煮风叶,竞用招我情。

醒醉未必尔,昭氏何亏成。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纷繁世俗中,我悲叹这无数生灵。
陶渊明大概是个高尚的人,深深喜爱重阳节的名声。
漫步在东边的田野,看到菊花眼睛都明亮了。
菊花的颜色和香气依旧如昔,仿佛能听到它的声音。
大家欢快地携手同行,老少欢聚一堂。
他们嘱咐我酿制美酒,但空杯该与谁共饮呢。
在北窗下,我神情严肃,清瘦而不追求世俗的荣耀。
云雾缭绕,煮沸风中的落叶,似乎都在邀请我。
醒来或醉去并非关键,昭示着什么损失了美好?

注释

流俗:世俗,指社会风气。
哀:悲痛。
陶翁:指陶渊明。
达士:高尚的人。
重九: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东皋:东边的高地。
菊:菊花,象征高洁。
想像:想象,设想。
耄齿:老人。
弱龄:年轻人。
制酒:酿酒。
凛然:严肃的样子。
清癯:清瘦。
骄荣:世俗的荣耀。
云团:云雾。
昭氏:可能指昭君或昭示某种道理。
亏成:损失,失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再和陶韵(其一)。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唐代诗人陶渊明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纷纷流俗间,哀此万众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复杂、人们忙碌无常的生活感到悲哀和同情。

"陶翁盖达士,酷爱重九名。" 这里提到“陶翁”即陶渊明,而“九名”则是指陶渊明的诗中常出现的菊花、松竹等意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以及他作品中那些永恒美好的主题。

"行行步东皋,见菊眼为明。" 这两句描绘诗人在田野间漫步,看到了菊花而心生明朗之感。这与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山下,远上寒烟斜”有异曲同工之妙。

"色香不改旧,想像闻其声。"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它们的颜色和气息如昔日般未变,同时也在心中回响着陶渊明作品中的意境。

"欢言各携袂,耄齿逮弱龄。" 此处描绘的是诗人与友人携手同行,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的温馨场景,而“耄齿”则指年老的人,这里可能是指陶渊明晚年的形象。

"属予刚制酒,空杯与谁倾。"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新酿好的酒,想要与他人分享的愿望,但却找不到知己,只能独自举杯。

"凛然北窗下,清癯落骄荣。" 这两句描绘的是诗人坐在北窗之下,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感受到一种清冷而宁静的美好。

"云团煮风叶,竞用招我情。" “云团”可能是指白云,“煮风叶”则是形容菊花在秋风中摇曳的样子,这里诗人被这种景象深深吸引,感到与之有着不解之缘。

"醒醉未必尔,昭氏何亏成。"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即使酒醒之后,也不会忘记这份对自然和陶渊明作品的迷恋,而“昭氏”可能是指古代有名的美女,用于比喻,意在强调这种情感之深刻。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崇敬,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与古人交流的情怀。

收录诗词(877)

苏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和陶韵(其二)

贤达不遗世,后来肯下交。

玄发一以变,感此徂年凋。

所怀寄绝俗,泰华未为高。

牛山纵寻斧,何时解干霄。

仲尼聘列国,未觉历日劳。

古今君臣义,比干更茅焦。

皇皇上天意,一物犹甄陶。

清泉黄金花,庶矣饥渴朝。

形式: 古风

因会薛船官寄子高

昔忝卢郎旧,因寻薛子舒。

浅交初未惬,重见极相于。

嗜好三人共,参商十载馀。

长安灯月酒,吾与汝怜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岁杪

客子船都泊,幽人夜独醒。

五更初水长,四壁尽歌声。

已若从吾好,因之念此生。

行年半七十,岁事复峥嵘。

形式: 五言律诗

有叹(其二)

气使与形驱,从知万化渠。

参禅休佞佛,为士盍忘书。

枉铸千金错,终还一味愚。

柴门老翁媪,围坐却安居。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