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方山灵岩寺诗

梵宫既隐隐,灵岫亦沈沈。

平郊送晚日,高峰落远阴。

回幡飞曙岭,疏钟响昼林。

蝉鸣秋气近,泉吐石溪深。

抗迹禅枝地,发念菩提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方山灵岩寺的拜访与感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环境的静谧与庄严。

首联“梵宫既隐隐,灵岫亦沈沈”,以“隐隐”和“沈沈”形容寺庙和山峦的幽静深远,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肃穆的氛围。接着,“平郊送晚日,高峰落远阴”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平原与高耸山峰间的光影变化,晚霞与阴影交织,增添了几分时间的流转感。

颔联“回幡飞曙岭,疏钟响昼林”,通过“回幡”和“疏钟”的动态描写,展现了清晨时分寺庙的宁静与庄严。幡随风动,仿佛在晨光中轻舞,而远处山岭上,稀疏的钟声在茂密的树林间回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颈联“蝉鸣秋气近,泉吐石溪深”,通过自然界的声响,如蝉鸣与泉水流淌,暗示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循环。蝉鸣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泉水从石溪中涌出,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尾联“抗迹禅枝地,发念菩提心”,表达了作者在寺庙中的心灵触动与修行的意愿。通过“抗迹”(即留下的足迹)和“菩提心”(佛教中追求觉悟的心愿),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感受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精神的体悟与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43)

杨广(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华阴人(今陕西华阴)人,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 生卒年:569年-618年4月11日

相关古诗词

月夜观星诗

团团素月净,翛翛夕景清。

谷泉惊暗石,松风动夜声。

披衣出荆户,蹑履步山楹。

欣睹明党亮,喜见泰阶平。

觜参犹可识,牛女尚分明。

更移斗柄转,夜久天河横。

徘徊不能寐,参差几种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季秋观海诗

孟轲叙游圣,枚乘说愈疾。

逖听乃前闻,临深验兹日。

浮天迥无岸,含灵固非一。

委输百谷归,朝宗万川溢。

分城碧雾晴,连洲彩云密。

欣同夫子观,深愧玄虚笔。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望海诗

碧海虽欣瞩,金台空有闻。

远水翻如岸,遥山倒似云。

断涛还共合,连浪或时分。

驯鸥旧可狎,卉木足为群。

方知小姑射,谁复语临汾。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咏鹰诗

迁朔欲之衡,忽投罻罗里。

既以羁华绊,仍持献君子。

青骹固绝俦,素羽诚难拟。

深目表兹称,阔臆斯为美。

惊兽不及奔,猜禽无暇起。

虽蒙鞲上荣,无复凌云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