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其一)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翻译

拖着手杖,独上高楼去。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挂在夜天,俯视沧江正翻起波浪万顷,月亮流泻在烟雾迷漫的洲渚。浮云被横扫净尽、寒风飘拂不定,不能乘坐小船连夜飞渡。栖宿的鸿雁已经落在萧索的芦苇深处。怀着无限惆怅的心情,想望祖国分裂的山河,徒劳无益地相吊形影。这时只听到人间发出的鼾声像敲打鼍鼓,还有谁肯陪伴我乘着酒兴起舞?

注释

鼻息鸣鼍鼓:指人们熟睡,鼾声有如击着用猪婆龙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声如雷之意。
鼍鼓:用鼍皮蒙的鼓。
鼍:水中动物,俗称猪婆龙。
“谁伴我”二句:用东晋祖逖和刘琨夜半闻鸡同起舞剑的故事。
见《晋书·祖逖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贺新郎·其一》。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词采用了豪放与细腻并重的笔法,既有开阔的意境,又不乏深沉的情感。

“曳杖危楼去”一句,以行走者之姿,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心情。接下来的“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则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夜景图,斗大的天幕下,波涛汹涌的大海与高耸的山峰相交织,月光如水般流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壮丽而又孤寂。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心境,是一种解脱与不安的交织。这里的“扫尽浮云”,既是对景物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澄清。

而后面的“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寂与怀念的情绪。这里的“宿雁”,是诗人旅途中的伴侣,而“寒芦深处”,则是他夜宿之地,这些都是对远行者生活的描写。而“关河空吊影”则是对故土的无尽思念,"鼻息鸣鼍鼓"则透露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至于“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这里的“醉中舞”,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在酒精的作用下忘却烦恼,也可以看作是对往事的一种逃避。而“十年一梦扬州路”则明显地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念与怀旧。

接下来的“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中,“故国”的提及,更是深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而“要斩楼兰三尺剑”,则显示出一种决绝与坚定的意志。

最后,“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一句,诗人通过对古人故事的提及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而“过苕溪、尚许垂纶否”,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探询。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怀旧与坚定的意志。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夏云峰.丙寅六月为筠翁寿

涌冰轮,飞沆瀣,霄汉万里云开。

南极瑞占象纬,寿应三台。

锦肠珠唾,钟间气、卓荦天才。

正暑,有祥光照社,玉燕投怀。

新堂深处捧杯,乍香泛水芝,空翠风回。

凉送燕歌缓舞,醉罥瑶钗。

长生难老,都道是、柏叶仙阶。

笑傲,且山中宰相,平地蓬莱。

形式: 词牌: 夏云峰

浣溪沙(其二)

一枕秋风两处凉。雨声初歇漏声长。

池塘零落藕花香。

归梦等闲归燕去,断肠分付断云行。

画屏今夜更思量。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十四)

棐几明窗乐未央。熏炉茗碗是家常。

客来长揖对胡床。

蟹眼汤深轻泛乳,龙涎灰暖细烘香。

为君行草写秋阳。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一)

曲室明窗烛吐光。瓦炉灰暖炷瓢香。

夜阑茗碗间飞觞。

坐稳蒲团凭棐几,熏馀纸帐掩梨床。

个中风味更难忘。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