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屡下丝纶唤不来,来时已作去安排。
吾宗有此好兄弟,欲往从之天一涯。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所作,名为《读王伯大都承奏疏(其二)》。诗中通过“屡下丝纶唤不来,来时已作去安排”表达了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这里,“屡下丝纶”形象地描述了书信往返,而“唤不来”的“唤”字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显示出诗人急切的心情;“来时已作去安排”则表明即便兄弟回信,也只能是事后对往日的回忆与安排,凸显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隔阂。
接着,“吾宗有此好兄弟,欲往从之天一涯”两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自豪地宣称家中有如此优秀的兄弟,并表达出想要追随他直至天涯海角的愿望。“天一涯”在这里被用来形容距离的极远和深邃,象征着无论多么遥远的距离都无法阻挡兄弟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书信往来的描述,以及对兄弟深厚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亲人、朋友间隔阂与思念之深。王迈在此诗中巧妙地运用意象和比喻,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文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那种跨越时空的深情。
不详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直道年来冷似菰,西山去后有人扶。
王郎此段真奇特,又喜三山出介夫。
朝犯雷霆暮即行,灶间老婢莫猜惊。
须知堂里饤头肉,不似山中野菜羹。
曳紫腰金满阙庭,被渠唤作集瓜蝇。
适从何处来居此,面目人嫌鬼亦憎。
聒耳喧啾厌毕逋,朝阳忍听凤凰孤。
朝廷若贬饶州老,我亦甘心拜尹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