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芳信.题吴江陶莘农茂才《耘经既耕还读图》

鸟声不住。布谷催耕,提壶携酒。

正一年春及,芳辰漫辜负。

北陌南阡青无限,刚是扶犁候。

莫评量、木橘千头,渭川千亩。清福能消受。

看木叶秋飘,池波春皱。如此园亭、容我读书否。

蟾光许现团圞相,吾佛无量寿。

望江南,一发青山依旧。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名为《探芳信·题吴江陶莘农茂才《耘经既耕还读图》》,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年的洪炳文。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田园景象和耕读生活,充满了浓厚的农耕文化气息。

"鸟声不住。布谷催耕,提壶携酒",以鸟鸣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唤起对春耕时节的生动描绘,农民手持酒壶劳作,展现出农人的闲适与惬意。

"正一年春及,芳辰漫辜负",诗人感叹春光美好,提醒人们不要虚度光阴,应珍惜这大好时光。

"北陌南阡青无限,刚是扶犁候",田间小路两旁绿意盎然,正是农民耕耘的好时节。

"莫评量、木橘千头,渭川千亩",诗人赞美丰收的前景,木橘繁多,渭川广阔,寓意着富饶的土地。

接下来,诗人转向内心的宁静与享受,"清福能消受",表达对这种简朴生活的欣赏,以及对读书的热爱。

"看木叶秋飘,池波春皱",通过季节变换,展现自然之美,也寓含时光流转的哲理。

"如此园亭、容我读书否",诗人渴望在这样的园林中静心研读,寻求精神的满足。

"蟾光许现团圞相,吾佛无量寿",借月光和佛教理念,表达对内心平静与长寿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望江南,一发青山依旧"收尾,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以及对永恒不变的自然景色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风光,融入了耕读生活哲学,展现了作者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敬仰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68)

洪炳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居浙江瑞安城关柏树巷,花信藏书楼主人,晚清文坛上一位成就卓著的剧作家和诗人。博学多才,善赋诗词,曾和著名词人柳亚子等人组织南社,以诗会友

  • 字:博卿
  • 号:楝园
  • 籍贯:浙江瑞安
  • 生卒年:1848~1918

相关古诗词

买陂塘.题刘晓眉《桃源问津图》

问刘郎、天台归后,一帆花外春雨。

云迷洞口人何处,只见绿杨千缕。

忆杜宇、声声渔唱闻遥浦。寻芳寡侣。

看红露流香,丹霞似锦,暗逐落花去。

仙山里,可有垂髫儿女。风吹衣袂翩举。

武陵闻说秦人在,无异尘寰完聚。今几许。

魏晋渺云烟,莫道沧桑苦。丹青羡汝。

待访得桃源,木兰舟畔,添写一枝橹。

形式:

城头月.柳眉

小蛮自昔能歌舞。纤纤偏如许。

新月弯环,远山媚妩。令我添愁绪。

含情欲与人言语。试把青痕数。

愁蹙双蛾,管侬离别,正是章台路。

形式:

苏幕遮.柳眼

好韶光,长亭路。偷看行人,隐隐鞭丝度。

隋苑繁华争一瞬,含睇相迎,绰约风情露。

鹦鹉洲,桃叶渡。浓露朝零,珠泪抛无数。

瞥见名花开万树。倏转秋波,望望春归处。

形式:

蝶恋花.柳丝

春雨缠绵寒食近。新绿参差,却被流莺引。

何处弄机声隐隐。别绪千条言难尽。

着色鹅黄留画本。弹出阳关,挹露飘瑶轸。

剪断青云谁更忍。一缕柔情、恐被相思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