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二十八夜枕上有怀(其二)

茅檐环走两金轮,二十九番杨柳春。

回首半生无觅处,祗应留得见前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茅屋四周环绕着两圈金色的轮状装饰,经历了二十九次春天的杨柳新绿。
回顾我这半生,却再也找不到曾经的踪迹,只留下前世的记忆仿佛还在眼前。

注释

茅檐:简陋的茅草屋顶。
环走:环绕。
金轮:金色的装饰轮子。
二十九番:指多次轮回或二十四节气中的‘廿九’。
杨柳春:春天的杨柳。
回首:回顾。
半生:大半生。
觅处:寻找的地方。
祗应:只应该。
前身:前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暮春时节,夜晚独处的场景。"茅檐环走两金轮",这里的“茅檐”指的是窗棂,"两金轮"则是月亮和灯光相互辉映,如同两个金色的轮廓在窗棂上投射出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寂寞的氛围。

接下来的"二十九番杨柳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这里的“二十九番”可能是指诗人在暮春这个季节里反复体味着过往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如同杨柳般,随风飘散,难以捕捉。

"回首半生无觅处"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中所寻求事物的回顾与反思。"觅"字有探索、寻找之意,这里说“无觅处”,意味着诗人在回望自己的生活经历时,发现许多曾经寻求的东西都不复存在,或许是因为时间流逝,它们已经消失。

最后两句"祗应留得见前身"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达观的人生态度。诗人似乎在表达,即使无法挽回过去,也只愿意保留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能力,这些记忆是他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可以让他看到自己曾经的样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又略带哀愁的夜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那种无力感和超脱态度。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潘别驾自祁门回

白马嘶风入紫阳,使君一笑列壶觞。

秋原是处堪图画,豆子花红稻半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篱阴

篱阴双蝶趁春晖,轻展新黄试舞衣。

点草扑花如得意,因何相逐背人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中秋月(其五)

诗人长以月为心,对月题诗随浅深。

缺此作钩圆作鉴,白将如玉紫如金。

鍊丹道士绵绵守,见性禅师了了吟。

今夜谁家杀风景,聒天鼓吹到横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中秋月(其四)

吟诗竞尽月精微,自昔谁明造化机。

近作金波千道去,远成玉鉴一团飞。

阳魂满处因乾父,阴魄亏时自巽妃。

笠泽渔舟都不问,醉中倒着绿蓑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