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才翁

素意杳难寻,残炉属晚阴。

花知西洛事,雁叫北人心。

客共艰难尽,诗随老大深。

金陵书不到,消息又沉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朴素的意愿难以追寻,傍晚时分只剩残炉相伴。
花儿似乎知晓洛阳的往事,北归的大雁唤起人们思乡之情。
旅人共经困苦,随着年岁增长,诗歌的情感也愈发深沉。
金陵的书信迟迟未到,消息杳无音讯,令人忧虑重重。

注释

素意:朴素的意愿。
杳:难以寻找,稀少。
残炉:烧剩下的炉火。
晚阴:傍晚的阴凉。
西洛:洛阳,古代都城之一。
雁叫:大雁的叫声。
北人:北方的人,这里指思乡之人。
客共:旅人共同经历。
艰难:困苦和艰难。
老大:年老,这里指年龄增长。
金陵:古称南京,这里可能指诗人故乡或友人的所在地。
书不到:书信没有送到。
沉沉:形容消息沉寂,不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似孙所作的《答李才翁》。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表达。"素意杳难寻",诗人以"素意"象征内心深处的情感或意愿,却难以寻觅,暗示了某种失落或难以言说的情绪。"残炉属晚阴"描绘了一个孤寂的场景,炉火将熄,傍晚的阴霾笼罩,寓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联系日渐稀疏。

"花知西洛事,雁叫北人心"运用了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花儿似乎知道洛阳的往事,而北雁的叫声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客共艰难尽"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同经历的困苦和艰辛,随着岁月流逝,"诗随老大深",诗人的诗篇也愈发深沉,反映出人生的沧桑和感慨。

最后两句"金陵书不到,消息又沉沉"揭示了诗人对远方金陵(可能指友人所在之地)的思念,但书信久无音讯,使得这种期待和担忧更加沉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含蓄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生活的无奈与期待。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答武昌吴广文

平生不识武昌楼,官柳青青好在不。

庾亮笛吹黄鹄月,简栖碑驳碧苔秋。

山横赤壁含情断,水出瞿唐快意流。

何处叫君同一醉,并舟秦女擘箜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燕文贵山水图

道山堂上御府画,展卷犹能记老燕。

十日何由办水石,千金乃可分江天。

楚湘两岸风落木,海岳三秋雁度川。

大山小山俱好隐,江南梦去曲肱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䤌蟹

西风送冷出湖田,一梦酣春落酒泉。

介甲尽为香玉软,脂膏犹作紫霞坚。

魂迷杨柳滩头月,身老松花瓮里天。

不是无肠贪曲糵,要将风味与人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杨嗣勋惠茯苓

道是青神谷,元通白帝崖。

有松如壮士,其魄化婴儿。

云湿侵鸦嘴,天寒剪兔丝。

尧初香摘髓,秦后雪凝脂。

穴动龙蛇窘,山空鸟兽悲。

惟将千岁力,白了一生奇。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