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教与黄菊同荣,视李邺侯退归衡岳而来,刚逢一万八千日;
公肯为苍生再出,到文潞国征起洛阳之岁,还报九重三十年。
此联以对仗工整、寓意深远著称,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相结合,以表达对曾国荃寿辰的祝贺与赞美。
上联“天教与黄菊同荣”以自然界的黄菊喻指曾国荃,黄菊在秋季盛开,象征着曾国荃虽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减的荣耀。“视李邺侯退归衡岳而来”则将曾国荃比作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李泌(字邺侯),李泌晚年归隐衡山,此处暗含曾国荃虽功成名就,仍能适时退隐,享受生活之意。“刚逢一万八千日”则是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曾国荃寿长,表达了对其长寿的祝福。
下联“公肯为苍生再出”赞扬了曾国荃心系苍生,即使在功成名就后,仍愿意再次出仕为国效力,体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精神。“到文潞国征起洛阳之岁”则进一步说明了曾国荃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如同历史上的文潞国一般,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担当。“还报九重三十年”则以“九重”代指朝廷,表示曾国荃在为国服务的三十年间,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朝廷的尊重和人民的爱戴。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表达了对曾国荃个人成就的肯定和寿辰的庆祝,更蕴含了对其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是一幅生动展现曾国荃形象的赞歌。
不详
少年有痛哭流涕文章,问西京对策谁优,惟董江都后来居上;
今日是长治久安天下,喜南楚敝庐无恙,与屈大夫终古相依。
有远孙绍汉四百载宗祊,只余贫国分藩,剩与筑台望慈母;
向何处访景十三王茅土,除却河间好古,独来酾酒奠斜晖。
麓山之巅,湘水之滨,携剑倚苍茫,数前朝梅将功名,蒋侯威望;
武昌以西,汉阳以北,凭栏瞰风物,想故国定王台榭,贾傅祠堂。
如此青山,片石三生无限恨;
是何黄土,十年双葬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