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曾节妇诗卷为子唐斌赋

穗帷梦断鸳鸯晓,旅榇荒凉魂缥杳。

深闺少妇才及笄,客邸夫君三十老。

夫没年年经几秋,嫁时绿鬓今白头。

膝边有子渐成立,家业峥嵘无复愁。

自怜年少孀居日,舅老失明姑遘疾。

至亲骨肉皆流离,终岁户门遭叠出。

今看堂下舞莱衣,忘却当初辛苦时。

妾身若到黄泉下,相见良人心不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节妇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儿子,历经生活艰辛,最终看到儿子孝顺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节妇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深刻描绘。

首句“穗帷梦断鸳鸯晓”,以“穗帷”象征女子的闺房,暗示她与丈夫的离别之痛,仿佛在梦中还能见到鸳鸯相伴的温馨画面,但现实却是晨光中孤寂的景象。接着,“旅榇荒凉魂缥杳”一句,进一步描绘了丈夫去世后的凄凉情景,女子的灵魂似乎飘渺不定,无所依附。

“深闺少妇才及笄,客邸夫君三十老”两句,对比了女子的青春与丈夫的成熟,同时也预示了两人命运的差异。女子正值豆蔻年华,而丈夫已步入中年,这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夫没年年经几秋,嫁时绿鬓今白头”描述了女子在丈夫去世后,年复一年地度过岁月,从青丝变成了白发,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活的艰辛。

“膝边有子渐成立,家业峥嵘无复愁”转折点出现,女子虽然失去了丈夫,但有了儿子的陪伴,生活开始有了新的希望。儿子的成长,使得家业逐渐繁荣,不再为生计担忧。

“自怜年少孀居日,舅老失明姑遘疾”这一部分,进一步展示了女子在年轻时成为寡妇的孤独与艰难,以及家中长辈的不幸遭遇,增加了故事的悲情色彩。

“至亲骨肉皆流离,终岁户门遭叠出”描述了家庭成员因各种原因被迫分离,生活动荡不安,进一步凸显了女子所面临的困境。

最后,“今看堂下舞莱衣,忘却当初辛苦时。妾身若到黄泉下,相见良人心不亏”表达了女子看到儿子孝顺的场景,心中虽有辛酸,但更多的是欣慰和满足。即使到了另一个世界,她也相信自己对丈夫的爱不会改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节妇在逆境中的坚强与乐观,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担当,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收录诗词(513)

谢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芭蕉仕女图

新凉木欺扇,弱质自先怯。

芳思无人知,金风动蕉叶。

形式: 古风

江南古意

江上摘莲花,逢郎日未斜。

停桡闲借问,何处是郎家。

忽遽笑回言,家住横塘口。

南去第三家,朱扉映疏柳。

明朝采莲出,采过吃茶不。

只愁风浪阔,不得栊船头。

形式: 古风

题画送陈孝廉谦还吴

余昔在家日,闻子来观光。

今余游上国,子欲旋故乡。

相逢不忍别,又复留经月。

旅馆连秋风,行装拟明发。

楚尾与吴头,目断思悠悠。

如何同作客,君去我仍留。

执手立都门,都门日已暾。

绿芜江上路,黄叶寺前村。

四望长干迥,却念家山景。

亲舍白云边,野渡苍烟瞑。

别酒坐来醒,吟馀思颇清。

挥毫图小幅,聊复继离情。

明朝到泉石,见尽应相忆。

烦君好为藏,待我归添墨。

形式: 古风

小院

春云漠漠散轻阴,杏子花开小院深。

人在碧窗初睡起,数声啼鸟隔芳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