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寄昔慧老且吊慈受老师之亡

昔日禅河早预流,老寻支许剡中游。

一枝数粒同过夏,万壑千岩相映秋。

眼看珠沈沧海底,心伤塔就乱峰头。

不须月落龙天泣,万古白云无去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从前禅河早已流淌,我常寻找支许在剡中的足迹。
夏日里,一枝花儿与几颗谷粒一同度过,秋天里,万壑千岩相互映衬。
眼见如珠的时光沉入沧海深处,心中却为乱峰上的古塔而感伤。
不必等到月亮落下,龙天悲泣,万古以来的白云自在无常,来去无踪。

注释

昔日:从前。
禅河:指代禅宗修行之地的河流。
早预流:早已流淌。
老寻:长久以来寻找。
支许:古代高僧。
剡中:古代地名,今浙江嵊州一带。
一枝: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数粒:几颗谷物,象征时间流逝。
过夏:度过夏天。
相映秋:相互映衬秋天的景色。
珠沈:比喻时光流逝。
沧海:大海。
塔就:古塔建成。
乱峰头:乱石山峰之巅。
月落:月亮落下。
龙天:神话中的天宫。
泣:哭泣。
无去留:没有固定去向或停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对昔日友人的思念和对已故去师长的追怀。开篇便设定了一个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情境,"禅河"早早预示着秋意的到来,而诗人却仍旧寻访着过去与友人共同游历的地方,这种行为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一枝数粒同过夏,万壑千岩相映秋。"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枝花开得不多,却能与诗人共同度过炎热的夏日;而到了秋天,万壑千岩之间的景色交相辉映,显露出一种繁复而深远的意境。这里也隐含着对昔日友人的思念,因为他们曾经一起赏析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象。

"眼看珠沈沧海底,心伤塔就乱峰头。" 这两句则转向对已故去师长的追怀和哀悼。诗人眼见昔日与自己共同修行的道场已经沉没在茫茫人海之中,这种失落感让诗人的心情受到深重的伤害。而"塔就乱峰头",则是对故去师长陵墓所处风景的描绘,其中包含着一种凄凉和荒凉。

最后两句 "不须月落龙天泣,万古白云无去留。" 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达观自然的情怀。他认为不必等到夜深人静时分泌下哀伤之泪,因为在这茫茫宇宙中,一切都是暂且的,而那些高贵的心灵追求和精神寄托,却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昔日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已故去师长的哀悼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人间真挚感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08)

王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行扶病访王文孺曜庵且蒙和赐佳章次韵为别

西风过雨冷孤云,客路衰骸与病亲。

烟渚好横今夜笛,云林还忆旧时人。

凌空丹药传岩客,照水红莲赋洛神。

老泪数行伤别尽,自怜无可更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访关子开兄弟于馀姚怀先世旧契

山嵇交契自当年,重到同乡各怆然。

百里山川清自旧,两家子弟老于前。

疏梅开处数枝玉,小雨来时一段烟。

岁晚不调相会数,溪头尚趁有归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别张自彊

燕子低飞入坏檐,柳条轻拂绿毵毵。

故园更在北山北,佳节可怜三月三。

万古愁多凭浊酒,九原事往落清谈。

都门别恨终难写,满眼风光思不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别故人张孝先

平生尝叹少陵诗,岂谓残年尽见之。

共脱兵戈身偶在,各怀乡国语尤悲。

又寻芳草春风路,犹听孤舟夜雨时。

避地海山周万里,此行无处寄相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