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商客王昌瑾得古镜铭

三水中,四维下,上帝降子于辰马。

先操鸡,后搏鸭,此谓运满一三甲。

暗登天,明理地,遇子年中兴大事。

混踪迹,沌名姓,混沌谁知慎与圣。

振法雷,挥神电,于巳年中二龙见。

一则藏身青木中,一则现形黑金东。

智者现,愚者盲,兴云注雨与人征。

或见盛,或视衰,盛衰为灭恶尘滓。

此一龙,子三四,递代相承元甲子。

此四维,定灭丑,越海来降须待酉。

此文若见于明王,国泰人安帝永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神话与历史的融合,充满了象征与预言的色彩。诗人通过“三水”、“四维”、“上帝降子于辰马”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宇宙观和历史观。其中,“先操鸡,后搏鸭”可能隐喻着事物发展的起始与演变,“暗登天,明理地”则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混踪迹,沌名姓”暗示了神秘与未知的存在,“振法雷,挥神电”则预示着权力与力量的展现。

“一则藏身青木中,一则现形黑金东”可能指代了两种不同的命运或状态,一种隐匿,一种显赫。“智者现,愚者盲”强调了智慧与无知的区别,以及它们对命运的影响。“兴云注雨与人征”描绘了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联系,预示着某种影响深远的事件。“或见盛,或视衰”则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兴衰之道。

“此一龙,子三四,递代相承元甲子”似乎在讲述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事物或力量接替旧的,形成连续的序列。“此四维,定灭丑,越海来降须待酉”可能预示着某种力量的消亡与新生,以及跨越界限的挑战与机遇。“此文若见于明王,国泰人安帝永昌”则表达了对理想君主的期待,以及国家繁荣、人民安宁、帝王长久昌盛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丰富的象征和寓言手法,探讨了宇宙、历史、人性、权力、命运等多重主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世界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可能性的展望。

收录诗词(247)

佚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患目鼻人互嘲

眼能日月盈,为有陈根委。

不别似兰斯,都由雁门紫。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

谑高涣

一百二十个蜣螂,推一个屎块不上。

形式:

楚州好事者题吴尧卿苇棺

信物一角,附至阿鼻地狱。

请去斜封,送上阎罗大王。

形式: 古风

教坊伶人献语

天子不须忧北寇,守贞面上管幽州。

形式: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