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魏徵》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魏徵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谏言者的深切敬意与感慨。
首句“立朝谠议尽良规”,赞扬了魏徵在朝堂上敢于直言,提出有益的建议,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国家的忠诚。魏徵作为唐朝名臣,以其正直的品性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信任和倚重,多次进谏,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次句“谁使君王死后疑”,则流露出对魏徵命运的惋惜之情。魏徵在世时,因其直言不讳,曾让唐太宗有过疑虑,但正是这种忠诚和勇气,最终赢得了君主的尊重和信任。然而,当君王去世后,人们往往容易遗忘或误解忠臣的初衷,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评价公正性的反思。
后两句“一旦銮舆渡辽水,即时扶起墓前碑”描绘了魏徵去世后的情景。这里“銮舆渡辽水”可能象征着魏徵去世,而“扶起墓前碑”则寓意着后人对他的追思与纪念。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魏徵个人的哀悼,也反映了对忠诚谏言者价值的认可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对魏徵这一历史人物的深刻敬仰,同时也引发了对忠诚、谏言与历史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