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寄高丽桧岩至无极长老(其二)》由元末明初的梵琦所作,通过对“金刚一万二千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与深邃思考。
首句“金刚一万二千峰”,以“金刚”喻指山峰,形象地描绘出山峦连绵不绝的壮观景象,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远近高低各不同”,进一步强调了这些山峰在不同视角下展现出的多样面貌,既有远眺的辽阔,也有近观的细腻,更有高低错落的层次感,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与变化。
接下来,“若个峰头堪著我,他年縳屋隐其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山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里,“若个峰头”意味着众多山峰中,哪一座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栖息之地?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深处那份宁静与自由的渴望。而“他年縳屋隐其中”,则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希望在某个山峰之上,建造一间小屋,远离尘嚣,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想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