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答鹿峰给事》,由明代诗人李荇所作。诗中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与思念。
首联“归袂匆匆不可攀,销魂祗是黯然间。”描绘了友人离别时匆忙的身影,以及诗人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深深哀愁和失落感。这两句通过动作和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离别瞬间的沉重氛围。
颔联“鹿峰正在千林外,凤节全无半日閒。”以鹿峰和凤节为象征,鹿峰代表远方的友人,凤节则比喻时间的流逝。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即使在短暂的一天里也无法与友人相聚。
颈联“今日预将诗作别,他宵何忍月同还。”诗人提前用诗歌来表达离别的哀伤,预示着未来的夜晚,即使月光如故,也无法忍受与友人分别的痛苦。这里通过诗歌与月光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离别之痛。
尾联“此生难复陪清赏,怅望云霄玉笋班。”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无法再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的遗憾和惆怅。诗人将自己比作云霄中的玉笋,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友人面前的渺小和孤独,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友情的深厚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