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点绛唇·拟秋岩》由清代词人王鹏运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山川草木与自然景象交织的凄美画面。
“莫更凭高,阑珊草色天涯暮。”开篇即以“莫更凭高”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克制与留恋,仿佛在劝诫读者不要轻易登高远望,以免触景生情,引发更深的感伤。接着,“阑珊草色天涯暮”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远处草色渐淡,与天边融为一体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寂寥的氛围。
“乱山无数,云意闲如许。”进一步将视线转向群山,无数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云彩悠闲地飘荡,与山峦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一叶扁舟,梦到寻诗处。”词句转为细腻,仿佛诗人乘着一叶小舟,在梦中寻找灵感所在之地,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失落与遗憾。
“愁延伫,断鸿声苦,寂寞龙湫雨。”最后,词人通过“愁延伫”表达了长时间的等待与思念,伴随着“断鸿声苦”,即孤雁哀鸣,以及“寂寞龙湫雨”,即空旷山谷中的细雨,营造出一种孤独、哀愁而又略带凄美的意境。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