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作

地势东南尽,清江吴越分。

修涂杂川陆,游役念良勤。

相从二三子,心期同所欣。

逢幽不暂憩,何由解尘纷。

抗迹蹈奇石,扬情瞩流云。

崇林拥密翠,细草潜幽薰。

兰亭访旧游,昔尝览遗文。

有生怜共尽,兴怀岂惟君。

逍遥千载上,逸兴故不群。

风流咏觞乐,寂寂今无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地势东南尽头,清江划分了吴越两国。
漫长的路途交错着河流与陆地,旅行劳顿让我怀念勤劳的日子。
与你们相伴的二三好友,心中共享欢乐的愿望。
遇见幽静之地也不停留片刻,如何能摆脱世俗的纷扰。
我们抗拒平凡,踏过奇特的石头,放飞情感仰望流云。
茂密的树林环绕着深深翠绿,细草间隐藏着淡淡的香气。
曾去兰亭探访旧日游历,那时曾欣赏过古人的遗篇。
生命短暂,我珍惜与你们共享,感慨之情岂止你我。
在千年的逍遥中,我们的逸兴始终独特。
昔日的风流雅集,饮酒作诗的乐趣,如今已寂静无声。

注释

地势:地理位置。
东南:方向。
尽:尽头。
清江:河流名。
吴越:古代两个国家。
修涂:长路。
杂:交错。
川陆:河流和陆地。
游役:旅行。
良勤:勤劳。
相从:相伴。
二三子:几个人。
心期:内心期待。
同所欣:共享的快乐。
逢幽:遇见幽静。
暂憩:停留。
尘纷:世俗纷扰。
抗迹:抗拒平凡。
蹈:踏过。
流云:流动的云彩。
崇林:茂密的森林。
拥密翠:环绕着翠绿。
细草:细小的草。
幽薰:幽香。
兰亭:历史遗迹。
访旧游:探访旧日游历。
遗文:古人的文章。
有生:生命。
怜共尽:珍惜共享。
兴怀:感慨之情。
千载:千年。
逸兴:超脱的兴致。
不群:独特。
风流:风雅。
咏觞乐:饮酒作诗的快乐。
寂寂:寂静。
无闻:消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开篇“地势东南尽,清江吴越分”勾勒出一片广阔的自然景观,清江两岸是古代吴越之分,设定了诗人所在的地域环境。

接着“修涂杂川陆,游役念良勤”表现了诗人对于这块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相从二三子,心期同所欣"则透露出诗人与几位知己共同享受自然之美,心灵相通。

然而,即便是在大自然中徜徉,诗人的内心也难免有所牵挂,“逢幽不暂憩,何由解尘纷”表达了对于尘世烦恼的无奈与困惑。"抗迹蹈奇石,扬情瞩流云"则是诗人通过攀登奇特的岩石,仰望流动的云海,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崇林拥密翠,细草潜幽薰”写出了浓密的树林和细腻的野草,营造出一个既静谧又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而"兰亭访旧游,昔尝览遗文"则让人联想到诗人曾经在兰亭留下过足迹,阅读过古人的文字,这里的“遗文”不仅是对物质遗存的追忆,更蕴含着精神文化的传承。

"有生怜共尽,兴怀岂惟君"中,“有生”指代诗人与知己的共同生活,而“兴怀”则是诗人的情感流露,这里所表达的是对昔日友谊的珍视和怀念之情。"逍遥千载上,逸兴故不群"则表明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情怀,不愿随波逐流。

最后,“风流咏觞乐,寂寂今无闻”中“风流”指代高雅的生活态度,而“咏觞乐”则是对美好时光和文化艺术享受的追忆。"寂寂今无闻"表达了现在这种美好的时光已经不复存在,只能在心中回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深厚友谊和文化传承的珍视,以及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书斋十咏(其六)压纸狮子

镇浮须假重,刻石作狻猊。

偶以形模好,儿童竞见知。

形式: 五言绝句

书斋十咏(其八)砚瓶

小瓶防砚渴,埏埴自良工。

怀抱清谁见,聊凭一滴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云际会刘致中

红绡千树桃,雪縠万株李,柘叶青青如鼠耳。

横山渡口浪成堆,认得刘郎船子来。

物情时事不须说,且喜新岁同衔杯。

少年鼻哂轻流俗,敛锐收豪今碌碌。

敝裘常带客尘缁,双鬓不如春草绿。

东风吹愁入我心,使我啸叹成悲吟。

问君底事久留此,曷不联镳归故林。

形式: 古风

云际赠施子

惊沙惨淡连云起,曳杖悲歌行复止。

春城是处闻鼓鼙,好风依旧开桃李。

对花惆怅忽逢君,把酒无欢如啜水。

六年丧乱两相见,世路艰难嗟若此。

江边盗贼真游魂,挟虏声援图并吞。

金陵失守数骑入,会稽移跸千官奔。

只今州县多阻绝,消息时听行路说。

百川背海欲西流,八柱支天愁更折。

苻坚陈乱丘山摧,夜闻鹤唳犹惊猜。

莫轻赤壁一炬火,曹瞒气焰随飞灰。

功名邂逅有快意,岂在今日无人哉。

天方稔祸秘豪杰,故遣君辈多沈埋。

亦知兴衰运有极,天时一半因人力。

男儿遇事不作难,看君赤手排荆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