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银瓮閒倾采石春,水天凉月夜无尘。
如何翠辇西行处,凝碧池头照别人。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书李白问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思的画面。首句“银瓮閒倾采石春”,以“银瓮”暗指美酒,形象地展现了李白豪饮的场景,而“采石春”则代指美酒,暗示了李白在醉饮中度过春天的情境。次句“水天凉月夜无尘”,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清凉与宁静,月光如水,洒在无尘的天地间,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后两句“如何翠辇西行处,凝碧池头照别人”,诗人借李白的典故,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慨。翠辇西行,指的是李白曾乘翠色华美的马车离开,而今那曾经照耀过他的“凝碧池头”,已照见了他人,暗寓着李白的离去和历史的流转。整首诗通过李白的典故,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乍见琳琅忆澹游,恍然金薤想湖州。
谁将史籀临池法,醉扫湘江几叶秋。
杨家墨妙世间稀,曾是明光敕赐归。
今日画图流落处,断香残粉思依依。
此会明年未有期,便将轻别作长离。
多情莫学千金水,才满空江又落时。
腊日山城见雪初,故人别后会应疏。
沙头无日无来雁,相问从今秪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