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吉祥草花》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吉祥草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联“绕砌青青耐雪霜,佳名谁为锡佳祥”,开篇即以“青青”二字描绘出吉祥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即使在严寒的雪霜中也能保持其青翠之色,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佳名谁为锡佳祥”则表达了对吉祥草这一美名由来的疑问,引人遐想,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颔联“紫茎自茁兰心瘦,朱蕊丛生燕寝香”,进一步深入描绘了吉祥草的形态与香气。紫茎象征着吉祥草的坚韧与高贵,如同兰花般内敛而优雅;“兰心瘦”则暗示其内在的高洁与清雅;朱蕊则代表了吉祥草的鲜艳与生机,其香气弥漫于燕寝之间,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颈联“书带汗青流竹素,文章留草寿山堂”,将吉祥草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寓意吉祥草不仅是一种自然界的美丽植物,更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书带汗青,意指书籍记载的历史如同汗水浸透的书带一般,而竹素则是古代书写用的竹简,象征着知识的永恒与传承。同时,将吉祥草与寿山堂联系起来,寿山堂可能是指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通过吉祥草的生长,象征着这个地方充满了智慧与长寿的气息。
尾联“窗前时见红堆径,每讶丹铅坠笔床”,最后以窗前的吉祥草红花为画面,展现了一种日常生活的美好与惊喜。红花堆径,不仅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也寓意着生活中的小确幸与喜悦。每见此景,不禁让人惊讶于自然之美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奇妙联系,仿佛丹铅(古代书写材料)坠落于笔床之上,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与创造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不仅赞美了吉祥草的美丽与生命力,更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然、文化和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