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丹青僧了本

虎头不复傅金粟,魏武之孙聊可续。

如何三昧画中王,解使天机照人目。

含毫不动先有情,万态了了随经营。

偶然得意洒春色,日辅月角须臾成。

精神还仗精神觅,笔下区区徒刻画。

故知巧匠盘礴时,万里丹青减容色。

君不见齐梁大士天所开,幼僧不许僧繇猜。

师今幸有印泥手,貌取当年黄面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赠丹青僧了本》由宋代诗人汪藻创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擅长绘画的僧人的艺术造诣和独特魅力。

首句“虎头不复傅金粟,魏武之孙聊可续”以比喻的手法,将这位僧人比作具有非凡技艺的画家,暗示其艺术才能如同古代杰出的艺术家一样,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接着,“如何三昧画中王,解使天机照人目”进一步赞美了这位僧人的绘画技巧高超,能够揭示出内在的智慧与情感,让观者心灵受到启迪。

“含毫不动先有情,万态了了随经营”描述了僧人在创作时的专注与情感投入,以及他能够细腻地捕捉和表达各种形态的能力。“偶然得意洒春色,日辅月角须臾成”则表现了僧人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瞬间涌现,如同春日的生机勃勃,快速地将心中的意象转化为作品。

“精神还仗精神觅,笔下区区徒刻画”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精神层面的重要性,指出仅仅依靠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入挖掘内心的精神世界。最后,“故知巧匠盘礴时,万里丹青减容色。君不见齐梁大士天所开,幼僧不许僧繇猜。师今幸有印泥手,貌取当年黄面来”通过对比齐梁时期的大师和年轻僧人的技艺,进一步赞扬了僧人的艺术成就,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艺术才华的赞美,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艺术与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新与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题楚东吴文学湖隐阁

君不见三峡滟滪瞿塘堆,盘涡日夜轰春雷。

又不见洞庭周遭六百里,日月出入其湾隈。

人间伟观有如此,欲往莫到空低回。

如何湖光几席上,万顷镜净无纤埃。

桃花雨馀春涨急,盎盎正作蒲萄醅。

菰蒲远映水一碧,五月菱熟芙蕖开。

冰轮宵向座隅涌,四座林影参差来。

天寒潮落洲渚出,健步更宜寻野梅。

吴郎一生短檠下,裹以章服羞自媒。

家山故有丘壑在,松竹多是儿时栽。

中年有得云水趣,深入鸥鸟无惊猜。

坐令浮念扫除尽,方寸淡泊寒如灰。

浩歌时从鼓枻去,高卧不怕当关催。

鉴湖贺老即君是,定与谪仙长举杯。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次韵苏养直寄黄元功

男儿当骑生马驹,不但词赋凌三都。

愿从北地傅介子,西吞青海东元菟。

一行作吏不称意,人间险过宫亭湖。

黄郎里中同队鱼,十年太学随诸儒。

春风不作霄汉梦,秋雨漫肥瓜芋区。

一身长寄白鸥境,千字快扫青松腴。

风埃空忆大梁别,尺书不到云泉居。

似闻骐骥尚伏枥,饥鹰未饱谁能呼。

清江上有仙人庐,何时十幅西风蒲。

与君杖屦日来往,浊醪可解饥寒劬。

形式: 古风

次韵刘立道二首(其一)

刘郎有酒君当倾,安用新诗鸣不平。

黄粱未叹转头熟,朱弦却喜知音明。

古来去国例憔悴,伊余尚得佳山水。

谢公行处欲千年,拟傍苍崖寻屐齿。

扬帆今向古长干,渡口遥知侬戏官。

此行相伴只明月,到时破璧应团栾。

羹莼饭稻江南俗,剩鲙银丝炊白玉。

人间堕甑万事休,卧看双溪千顷绿。

形式: 古风

次韵刘立道二首(其二)

云花忽作挼云倾,腊梅便欲迎嘉平。

青灯已照浪头宿,夜长更苦风连明。

榆黄柳绿已衰悴,空馀疏星漾寒水。

想君怀抱亦凄然,况我飘零谁复齿。

不须闻此涕阑干,人今得归仍得官。

未应百鍊遽磨灭,他年尚识霜钟栾。

心知薄领令人俗,赖有烟波双属玉。

长沙纵使贾生归,只恐樽前凋鬓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