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园为汪绥万作

方丈或铭室,十步或赋园。

古人用心厚,窥见于遗篇。

良韪列御说,三亩耘之难。

泉明恬淡人,取数馀其全。

有园之见存,终未离言诠。

谁知乐所乐,半亩亦已宽。

匠心一惨淡,楚楚致美观。

周径槛录曲,荫阶竹檀栾。

能令备秀野,何啻开林泉。

脩然寄弦诵,天地归幽便。

即观命名始,绰可方前贤。

主人曰否否,此意吾次焉。

蜗茧匪足道,所志承其先。

先人此缔构,心力亦已殚。

嗣叶忽更主,馀者荒榛菅。

未忍坐而视,每过增悲酸。

乃今展初志,积苦已十年。

摩挲一木石,手泽犹依然。

上以蔽风雨,中以陈豆笾。

讵拟国族聚,聊免氛尘喧。

闻言嗒自失,见浅如游藩。

始知达人意,端外求居安。

莫前美弗彰,莫后盛弗传。

守成信非易,再造弥为艰。

举世昧远识,穷侈而极妍。

朝见金碧烂,夕随桃李迁。

盛衰亦已矣,何以慰九原。

孰若此焉足,启后方绵延。

颂祷待能事,歌以明戋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半亩园”的赞美与感慨,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用心,展现了园子的精心设计与自然之美。诗人黄景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中的布局、植物与氛围,表达了对园主汪绥万的敬意与对园子未来的期许。

诗中提到的“半亩园”,虽小却蕴含大义,园主用心之深可见一斑。园内布局巧妙,竹檀环绕,竹影婆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雅致的氛围。园子不仅是一个观赏之地,更是心灵的栖息之所,能够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感受到天地间的宁静与和谐。

诗人在赞美园子的同时,也反思了社会上普遍追求奢华与繁复的现象,强调了简朴与自然的重要性。他希望人们能够从“半亩园”中汲取灵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而不是盲目追求物质的富足和表面的华丽。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半亩园”及其理念的传承与发扬的期待,认为这样的园子不仅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能为后代提供一个精神寄托的地方。通过诗歌的颂祷与歌唱,诗人希望能够将这份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追求传递给更多的人。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对“半亩园”的赞美之作,也是对生活态度与价值观的一次深刻探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简朴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别陈秋士次韵

久分张帆驶去流,停桡三日为君留。

云山平变将行色,风月分悬别夜愁。

后约尺书勤远寄,前途一刺慎轻投。

自知无事关飞动,迟尔名山十载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赠蒋师退时偕洪稚存客维扬并怀高东井(其一)

南部烟花水部诗,故人跨鹤久相期。

江湖贫病逢青眼,兄弟文章见白眉。

三舍日长谈未倦,二分月好客先知。

窗梧渐有秋消息,莫放长帘窣地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赠蒋师退时偕洪稚存客维扬并怀高东井(其二)

趋庭多暇日追陪,屈指江东有数才。

岂意司成三座设,浪随都讲一樽开。

风前念旧弦同曲,句里生温玉是胎。

何限新知生别感,满衣清露独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偕嵇秋云昆仲登九龙山

故人邀看九龙秋,历级穿云最上头。

但有长天随海尽,不知大地与波浮。

半岩啸落惊山鬼,万壑风生撼佛楼。

我本山中老猿鹤,愿携藤竹日相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