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十首(其八)

山深多树木,百里人民稀。

时有四五家,茅茨隔山陂。

沙田不可耕,何以禦岁饥。

门前数亩园,秪收蓬与藜。

平明出汲涧,薄暮始得炊。

童稚那敢出,但畏逢虎罴。

草黄纳晚禾,桑绿催官丝。

嗟尔远方人,辛苦谁具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武陵至沅陵道中的乡村景象,展现出山间人烟稀少、生活艰辛的一面。首句“山深多树木”点出环境的幽深与茂密,接着“百里人民稀”强调了人口的稀疏。诗中提到茅屋零星散布在山坡上,"茅茨隔山陂",暗示了居住条件的简陋。

诗人关注到当地农业生产的问题,“沙田不可耕,何以禦岁饥”,反映出土地贫瘠难以维持基本的粮食生产,居民面临饥饿的威胁。自家仅有几亩园地,只能收获些蓬草和藜藿,生活物资匮乏。日常劳作辛苦,“平明出汲涧,薄暮始得炊”,清晨去山涧取水,傍晚才能煮饭,儿童也不敢轻易出门,生怕遇到猛兽。

最后两句“草黄纳晚禾,桑绿催官丝”描绘了农事活动,秋季收割晚稻,春季则需为官府缴纳丝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诗人感叹道:“嗟尔远方人,辛苦谁具知”,表达了对乡民辛勤劳苦生活的深深同情和对外人未能理解他们艰辛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山区农村的贫困与艰辛,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忧虑。

收录诗词(1611)

何景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 号:白坡
  • 籍贯:又号大复山
  • 生卒年:1483~1521

相关古诗词

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十首(其九)

山势行转促,连峰相贯输。

窈然林莽中,乃复得坦途。

青壁结烟霭,缥缈凌虚无。

层阿秀嘉禾,下覆清水渠。

夙志好幽僻,览兹耳目娱。

公车虽少延,顾盼忽已踰。

安得鼓清瑟,日坐山之隅。

形式: 古风

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十首(其十)

谷转冈渐平,策驾循陂陁。

遥望辰阳城,枕山带长河。

飞甍若鳞次,居人亦何多。

按节驻江馆,登眺崇山阿。

南衢闻夜弦,北里杨朝歌。

谁云接夷域,文物殊中华。

形式: 古风

怀化驿芭蕉

芃芃芭蕉叶,植此园中央。

繁绿布重幄,层阴盖高堂。

孟夏日初赫,萧森蔽炎光。

众宾御华馆,四座借虚凉。

四序互更谢,南陵回朱阳。

穷秋多风雨,寒冬多雪霜。

危丛旦夕茂,绿叶日夜黄。

本无松柏固,安用誇其长。

徘徊视草莽,零落同一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花崖梧桐

桐生何猗猗,其叶何油油。

白云荫崇阿,朝日照高丘。

感此雨露滋,愧彼蔓草俦。

凤凰久不至,琴瑟谁可求。

吾将縆繁弦,庶以宣我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