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客中杂言四首(其四)

淮城酒味薄,酸涩如败齑。

一千沽一斗,聊欲纾惨悽。

壶倾不成醉,羁思终转迷。

因思古达士,山林卜幽栖。

暴背坐扪虱,看云閒杖藜。

理乱耳不闻,其乐无端倪。

纷纷彼俗子,谄笑劳夏畦。

安知万世下,清风想夷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淮城时的孤独与愁苦,通过对比古代高士的超然物外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

首句“淮城酒味薄,酸涩如败齑”以酒喻愁,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涩与无奈。接着,“一千沽一斗,聊欲纾惨悽”,描述了诗人试图借酒浇愁,但效果微乎其微,反而更加深了内心的悲凉。

“壶倾不成醉,羁思终转迷”,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无法摆脱的羁绊和迷茫。诗人联想到古代的高士,他们选择隐居山林,远离世俗的纷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思古达士,山林卜幽栖”,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暴背坐扪虱,看云閒杖藜”,描绘了古代高士在阳光下坦然自若地坐着,一边抚摸身上的虱子,一边悠闲地拄着拐杖看云。这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让诗人羡慕不已。

“理乱耳不闻,其乐无端倪”,说明古代高士对政治的兴衰、社会的变迁都视而不见,他们的快乐是纯粹而深邃的,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

最后,“纷纷彼俗子,谄笑劳夏畦”,诗人感叹于世俗之人为了名利而疲于奔命,他们的笑容背后隐藏着虚伪和辛劳。相比之下,古代高士的生活显得更加真实和自由。

“安知万世下,清风想夷齐”,诗人想象着在遥远的未来,人们还能怀念和追忆古代高士的清风正气,以及他们高尚的品德,表达了对古代高士精神的敬仰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古代高士精神的赞美和向往。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以竹院逢僧为韵集杜工部句赠鹤林老别流禅师四首(其一)

卜居期静处,采药山北谷。

鹤下云汀近,径转山田熟。

回首望松筠,登危聚麋鹿。

兴深终不渝,日暮倚修竹。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以竹院逢僧为韵集杜工部句赠鹤林老别流禅师四首(其二)

松门耿疏影,天黑闭春院。

长风中怒号,白日递隐见。

惠远德过人,秀发吾所羡。

晤语契深心,风床展书卷。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以竹院逢僧为韵集杜工部句赠鹤林老别流禅师四首(其三)

道林才不世,离别重相逢。

会面慰我久,观身向酒慵。

寂寥人散后,结构坐来重。

况乃气清爽,娟娟林表峰。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以竹院逢僧为韵集杜工部句赠鹤林老别流禅师四首(其四)

浮生如过隙,世故莽相仍。

略税林下鞅,远访云端僧。

愿闻第一义,将衰栖大乘。

清谈有滋味,小子得无承。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