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哭周四

甫读宗周挽,那知遽绝弦。

所嗟无我辈,不独在诗篇。

行到水穷处,魂伤山寂然。

灰寒空酹酒,恸哭向苍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初读宗周的挽歌,未曾料想竟永诀琴弦。
令人哀叹的是,世间再无我们这样的人,不只是在诗文中才感到遗憾。
漫步至水的尽头,心痛山的寂静无声。
冰冷的灰烬中空洒酒,向着苍穹痛哭失声。

注释

甫:刚刚。
宗周:古代诸侯国名,这里指代宗周文化的象征。
挽:挽歌,哀悼逝者的诗歌。
遽:突然。
绝弦:断弦,比喻生命的终结。
嗟:叹息。
无我辈:没有像我们这样的人。
诗篇:诗歌。
行到:走到。
水穷处:水的尽头,比喻困境或迷茫。
山寂然:山林寂静,形容环境的静谧。
灰寒:冷灰,指烧过的灰烬。
酹酒:洒酒祭奠。
恸哭:悲痛大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前贤周敦颐的怀念之情。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哲学家,他在《爱莲说》中提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著名观点,影响深远。

诗人甫读宗周挽,表明他刚刚阅读了周敦颐的挽歌或是有关他的文字。"那知遽绝弦"则说明在阅读过程中,突然之间琴弦断裂,这可能是对周敦颐逝世的一种隐喻,也象征着文化传承的断裂。

接下来的"所嗟无我辈,不独在诗篇"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幸生活在没有先贤同时代的时代深感痛惜,并非只是在诗歌中如此感慨,实则是对整个文化传承的缺失而感到悲哀。

"行到水穷处,魂伤山寂然"描绘了诗人行走至一个荒凉偏远之地,那里的宁静和孤独让人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这里的“水穷”与“山寂”,营造出一片凄清幽深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哀伤。

"灰寒空酹酒,恸哭向苍天"则是诗人在这片刻的环境中,感受着周敦颐不在人世的悲凉,而将酒泼落于地,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哀思。这里的“恸哭”,表达了诗人的极度悲痛和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前贤遗风的追念,以及面对文化断层时内心深处的哀伤。

收录诗词(877)

苏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孟良父侍郎解婺印改江东漕再和堆字韵

十行芝检从天下,六月荷花照水开。

未必便将东节去,不妨政用此时来。

安排过阙留中奏,想像攀辕恋别杯。

遣贺以时非造次,索公一笑簿书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除夕呈主人

使节梅花外,椒盘泪眼边。

山川非故国,笳鼓咽新年。

机事鸥偏觉,家书雁不传。

细笺今夕恨,万一主人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哭邢刍父六首(其六)

太学三旬食,邢家万事空。

初头才过我,半后已无公。

惚恍扶床语,仓皇就木终。

从今颜巷冷,宁复孔尊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哭邢刍父六首(其五)

恸哭叫苍天,其如手足然。

几年能尔熟,一日弃予先。

委翰愁胠箧,赓诗叹绝弦。

求儿方画褓,有母况华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