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明月光

深林自微细,朗月出潺湲。

鸂鶒照人白,湿雾横空山。

明童拨水去,青女骑月还。

皎皎被玉服,冶质秋云端。

抒音自玄畅,岩桂何脩寒。

霓旌虽暂住,凤驷难久安。

瑶琴盘石上,泠泠清商弹。

从此离尘纷,悠悠云中鸾。

形式: 古风

翻译

深深的森林中光线微弱,明亮的月亮从溪流中升起。
鸳鸯鸟的白色身影映照着人,湿润的雾气弥漫在群山之间。
明亮的孩子拨开水波离去,青衣仙女乘月而归。
她穿着洁白如玉的衣物,在秋天的云端显得娇艳。
声音自然深远流畅,岩桂在寒冷的秋夜更加清冷。
虽然霓虹般的华盖暂时停留,凤凰车却难以长久安稳。
在石上弹奏着瑶琴,清脆的商调在空中回荡。
从此远离尘世纷扰,我如同云端的鸾鸟悠然远行。

注释

深林:幽深的森林。
微细:微弱。
朗月:明亮的月亮。
潺湲:流水声。
鸂鶒:鸳鸯鸟。
白:白色。
湿雾:湿润的雾气。
横:弥漫。
明童:明亮的孩子。
青女:仙女。
玉服:洁白如玉的衣物。
冶质:娇艳。
玄畅:深远流畅。
岩桂:山桂。
脩寒:清冷。
霓旌:霓虹般的华盖。
凤驷:凤凰车。
难久安:难以长久安稳。
瑶琴:瑶制的琴。
泠泠:清脆。
清商:商调。
离尘纷:远离尘世纷扰。
悠悠:悠然。
云中鸾:云端的鸾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深月夜的山林景象,融合了仙境与自然之美。开篇“深林自微细”、“朗月出潺湲”,便营造出一派超凡脱俗的氛围。月光如织,使得林间的鸂鶒鸟儿呈现出洁白的身影,湿雾弥漫,山峦被笼罩。

接着,“明童拨水去”、“青女骑月还”,则是仙境生活的一幕描绘。明童与青女,或许是仙童、仙女的代称,他们或在水边嬉戏,或乘月而归,展示了超脱尘世的轻松自如。

“皎皎被玉服”、“冶质秋云端”,这里的“皎皎”形容衣饰之美好,玉服象征着纯洁无暇。而“冶质秋云端”则是对仙女装饰的描写,使人联想到她们与天界相通,品格高雅。

诗中还有一处关键的转换,“抒音自玄畅”、“岩桂何脩寒”,这里的“抒音”可能指的是瑶琴的声音,而“岩桂”则是仙境中的景物。声音自如,岩桂清冷,这两句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

紧接着,“霓旌虽暂住”、“凤驷难久安”,诗人借用了“霓旌”和“凤驷”的意象来表达仙界的不易久留,凤凰这样的神鸟也难以在凡间停留。

最后,“瑶琴盘石上”、“泠泠清商弹”,诗人再次提及了瑶琴,这一次是在岩石之上,演奏出“泠泠”的清音和悠扬的商调。这里的音乐与山林相呼应,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通向仙界的境界。

全诗最后,“从此离尘纷”、“悠悠云中鸾”,则是对之前描绘的仙境生活的一种总结和升华。诗人表达了愿意离开尘世的纷扰,永远在云端与仙鸾为伴。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以及仙界生活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凡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228)

柳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太社位酌献用《嘉安》。春社太稷、土正、后稷通用

封土崇祀,有烈在民。千载不昧,福此人群。

洗爵奠斝,有酒其芬。神具醉止,恺乐欣欣。

形式: 四言诗

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捧俎用《丰安》

嘉承天和,黍稷翼翼。默相农功,繄神之德。

俎实牺牲,旧章是式。嗣有丰年,我庾维亿。

形式: 四言诗 押[职]韵

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还位用《正安》

国主太祀,地道聿神。稷司百谷,利毓惟均。

练日新吉,粢盛飶芬。神燕娭矣,福此下民。

形式: 四言诗

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太社位奠玉币用《嘉安》。秋腊太稷、土正、后稷通用

赫赫媪神,稼穑是司。方是藉敛,报本攸宜。

嘉坛建祀,玉帛陈仪。明灵昭格,以介蕃釐。

形式: 四言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