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衡州薛从事

吟去望双旌,沧洲晚气清。

遥分高岳色,乱出远蝉声。

楚霁云连寺,湘寒浪浸城。

孤猿不可听,一听白髭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独自吟唱着,眺望着远方的两面旗帜,傍晚的沧洲笼罩在清冷的气氛中。
远处的山峰色彩分明,近处的蝉鸣嘈杂不绝。
雨过天晴,楚地的云彩连接着远处的寺庙,湘江寒冷的波浪拍打着城墙。
那孤独的猿啼无法再听,一旦听到,就仿佛看见自己胡须变白。

注释

吟:低声吟唱。
去:离开。
望:眺望。
双旌:两面旗帜。
沧洲:水边的洲渚,这里指偏远的地方。
晚气:傍晚的气氛。
清:清冷。
遥分:远远分开。
高岳:高山。
色:色彩。
乱出:杂乱地传出。
远蝉声:远处的蝉鸣。
楚霁:楚地雨后放晴。
云连寺:云彩连着寺庙。
湘寒:湘江的寒冷。
浪浸城:江浪拍打城墙。
孤猿:孤独的猿猴。
不可听:无法忍受听。
一听:一旦听到。
白髭:白色的胡须。
生:生长,这里指显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寂寞与自然景象交织的情境。开篇“吟去望双旌,沧洲晚气清”中,“双旌”可能指的是官船上的旗帜,诗人在送别之际,远远地眺望着那逐渐消失的旗帜和清澈的傍晚空气,表达了对离去者的深情凝视。

“遥分高岳色,乱出远蝉声”则是说远处的高山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远处的蝉鸣此起彼伏,如同无数的离别之声,交织成一片哀伤。

“楚霁云连寺,湘寒浪浸城”描绘了一个边塞的秋夜景象。楚地的细雨如蒙蒙的烟雾,连接着古老的庙宇,而湘江的寒流则似乎要浸蚀城墙,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孤猿不可听,一听白髭生”中的“孤猿”指的是独自哀鸣的猿猴,其声音令人心酸。而“一听白髭生”则形象地表达了听到离别之声,时间流逝,岁月匆匆,使人白发如霜,这里强调了时光易逝和年华的无情。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深切的情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

收录诗词(29)

郑巢(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魏校书赴夏口从事

西风吹远蝉,驿路在云边。

独梦诸山外,高谈大旆前。

夜灯分楚塞,秋角满湘船。

郡邑多岩窦,何方便学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哭虚海上人

一化西风外,禅流稍稍分。

买碑行暮雨,斲石葬寒云。

静户关松色,荒斋聚鸟群。

朗吟声不倦,高传有遗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宿天竺寺

暮过潭上寺,独宿白云间。

钟磬遥连树,星河半隔山。

石中泉暗落,松外户初关。

却忆终南里,前秋此夕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寄贞法师

巡礼知难尽,幽人见亦稀。

几年潭上过,何待雪中归。

远瀑穿经室,寒螀发定衣。

无因寻道者,独坐对松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