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过钱氏息园作

伧也多金穷土木,改葺名园极华缛。

游者讶为神仙宫,啧啧从人誇眼福。

晴天上巳三月三,闾丘坊巷吾停骖。

腰囊解纳扫花费,随例入门穷讨探。

苍苔屏风万仞石,粉色栌张玉鸾翮。

竹浮廊面不见根,花过人头但留隙。

红罘四缭山心台,燕睇远摄春翠来。

摇柳钗光作星动,飐荷扇影如云颓。

万人海中十亩地,古麝风吹六朝气。

荡人眼底冶靡思,拒我胸中丘壑意。

今年几家园放春,八门宝马驰曲尘。

夕阳递续梦后梦,逝水谁感陈人陈?

兹园主人凡四易,武肃王孙今所宅。

轩南奉作栗主祠,断础凄烟散瞿麦。

我持寸心为瓣香,只一转步生悲凉。

耳听西院唱白纻,钿筝锦瑟筵方张。

徘徊独抚墙隅桂,露叶浮浮濯吾袂。

十三桥下鸳鸯魂,那管临安杜鹃泪?

英雄岂逐豪华沈,羁客别有千秋心。

明朝春去园芳老,佳酒生刍来独吟。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上巳节时参观钱氏息园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内的华美与自然风光的融合。首句“伧也多金穷土木”点明园主财力雄厚,不惜工本修葺名园。接着描述园内建筑之华丽与布局之精巧,游人赞叹不已。诗人亲自探访,感受园中四季变换之美,尤其是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红罘四缭山心台”描绘了山心处的红色围墙环绕,春意盎然。“摇柳钗光作星动,飐荷扇影如云颓”运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柳枝轻摇、荷花摇曳的景象,仿佛星辰在动,云彩在落。接下来,“万人海中十亩地”则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园子虽小却能容纳众多游人的盛况。

“古麝风吹六朝气”暗示园中蕴含着历史的韵味,让人感受到往昔的繁华。然而,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内心却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荡人眼底冶靡思,拒我胸中丘壑意。”他既被眼前的奢华所吸引,又对自然山水有着深深的向往。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园主更迭、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自己作为羁旅之人对历史变迁的独特感悟。明天春去,园中芳华将老,而诗人将独自饮酒,吟诵这首诗,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饮山景园留仙阁醉中书壁

高阑下俯水,高筵平对山。

水如鹅黄裙,山如鸦青鬟。

絮柳当斜阳,引以风丝閒。

乍有数点花,拂落衣袖间。

白袷多少年,上座珠翠环。

绵袅香烟心,玉篴歌方残。

歌尾闻橹枝,荡出茱萸湾。

万炬浮烛龙,夕露难为寒。

转使空绿光,摇眩成紫澜。

以我热场置,醉作冷眼看。

奢丽复难甚,众心宜大欢。

我心持素定,往亦迷其端。

扪橐无黄金,麟脯徒目餐。

自命姑为仙,阅劫来尘寰。

朗吟步虚辞,一警群耳顽。

群耳何所聆,鹤背琼珊珊。

形式: 古风

赠朱翁昂之

翁年逾古稀,肥泽如壮岁。

盛名卓山斗,艺进意弥退。

华嵩旷六合,灵赴与神会。

奇险笔为凿,瘴恶墨能汰。

寸尺具寻丈,理在足矜贵。

馀沈染花鸟,亦自绝妖媚。

登堂记夕晤,篝影烛光碎。

天云汎衣绿,藓影入门翠。

签轴塞床堵,密与身肘碍。

掀髯踞席坐,兀岸勇酬对。

片言洞幽窾,寸指划流派。

吴工竞悦目,骨靡力从坏。

毋论古法丧,适贻后起害。

中流得所砥,高防庶免溃。

岂为众好徇,区区论成败。

形式: 古风

孙氏隐啸园七章(其一)

过墙澹黄柳,侧眼看春人。

裙屐复今日,年华非去春。

桐花白团扇,茜叶紫泥裀。

高座传渑酒,醉歌聊及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孙氏隐啸园七章(其二)

翠栝蜷屏石,虚堂面石开。

画厨生朽蠹,琴簟上初苔。

遥夜青天月,谁斟白玉罍?

风流孙曼叔,绝迹吊龙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