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竹题赠举人柯启晖归南京卒业

腊尽都城奈别离,岁寒人赠岁寒枝。

恩承雨露应非偶,影拂云霄自有时。

耐久情怀交后见,出尘标格静中宜。

珊然鸣佩天风响,它日相期在凤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竹为题,借物喻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将竹子的坚韧、高洁与友人的品格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归乡学业有成的喜悦之情。

首联“腊尽都城奈别离,岁寒人赠岁寒枝”,开篇即点明了离别的主题,通过“腊尽”、“岁寒”等词,营造了一种冬去春来、岁月更迭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开京城,踏上归途。这里的“岁寒人赠岁寒枝”,不仅描绘了送别时赠送竹枝的情景,更是寓意着友人如同竹子一般坚韧不拔,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保持高洁的品质。

颔联“恩承雨露应非偶,影拂云霄自有时”,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的赞美。这里以“雨露”比喻君恩,表明友人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君主的栽培和赏识;而“影拂云霄”则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志向远大,未来有望达到高位,体现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待。

颈联“耐久情怀交后见,出尘标格静中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独特人格魅力的欣赏。这两句强调了深厚的友谊需要时间的考验,而友人的高洁品行在平静之中更能显现出来,进一步凸显了竹子作为君子象征的意蕴。

尾联“珊然鸣佩天风响,它日相期在凤池”,以生动的想象收束全诗。这里以“珊然鸣佩”形容友人离去时的轻盈步伐和清脆的佩饰声,仿佛天风也为其伴奏,增添了离别的诗意。同时,“凤池”作为古代官职的象征,预示着友人未来有望在仕途上取得辉煌成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巧妙地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期望,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陶给事之福建佥事

绣衣荣作外台臣,送别都门远入闽。

天上才承持斧诏,道傍随有避骢人。

公庭草绿榕阴午,驿路花香荔子春。

况是皇华旧游地,困穷应达枉应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为项御史题张真人所画乌台春晓图

柏府沈沈春漏长,封章书罢动晨光。

吏听乌鸟知朝候,人避青骢在道傍。

花外烟开金殿迥,柳边风暖绣衣香。

宦情喜托仙家笔,虎踞龙蟠识帝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上海道会沈练师

一簪华发羽衣宽,世外仙翁亦拜官。

方朔自应从吏隐,旌阳唯欲济民安。

剑横星斗龙光见,佩响天风鹤背寒。

回首丹房沧海上,弱流东去路瀰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吴中书南京复职

送别都门臈已残,朔风吹雪思漫漫。

计程中路逢新岁,拜命南京复旧官。

潮落秦淮江月小,帆开扬子海天宽。

凤池诸老应无恙,千里凭君一问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