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槐阴

槐阴似尼父,轶轨追前踪。

绝尘非学步,所产夐无双。

今此于越东,钟孕亦鸿庞。

朅来于越西,掌教开群迷。

群迷于今正有赖,肯使玉佩从他之。

昔人种槐根细细,坐阅日月蝉已栖。

历聘辙环嗟不遇,岂若今日廊庙归。

要俾六经日益明,俗还唐虞熙又熙。

槐阴虽异道则一,彼不见用吾登跻。

宇宙虽云宏且邈,理焉所在成均齐。

槐阴槐阴异今昔,一则不用一明陟。

道在六经道固存,道出六经道还得。

洪哉尼父怀此道,今日谁知归探讨。

探讨既力道不殊,三都遂隳陈常讨。

天骄立可倾,神州立可清。

一祖八宗地,教化登升平。

先生为黄发,自可七六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槐树为象征,赞美了儒家学者的道德风范和教育影响力。首句“槐阴似尼父”将槐树比作孔子的智慧与德行,暗示其深远影响。诗人接着称赞这位学者超越前人的足迹,他的学问独特,无人能及。“绝尘非学步”表达了对学者独立思考精神的肯定。

“今此于越东,钟孕亦鸿庞”描绘了学者在越地的巨大声望,如大鹏展翅般宏大。他在东西两地传播教化,引领人们走出困惑。“朅来于越西,掌教开群迷”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教育作用,指出他的教导对于当今社会至关重要。

诗人感慨昔日学者虽有才德,但未得重用,而今学者回归朝廷,致力于弘扬六经,使经典更加光明,社会风气趋向和谐。“要俾六经日益明,俗还唐虞熙又熙”表达了对儒家经典的尊崇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最后,诗人认为无论古今,道的本质是相同的,只要坚守并传播之道,就能实现国家的安定和教化的提升。诗人以“洪哉尼父怀此道,今日谁知归探讨”表达对学者深入探究儒家之道的敬仰,认为这种探索力将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甚至推翻旧制,实现天下的太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槐树的意象,赞扬了一位儒家学者的高尚品德和教育贡献,同时也寄托了对儒家思想在现实中的积极作用的期待。

收录诗词(47)

唐士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彭绍墨

彭绍之墨玄又玄,问谁得法托之仙。

凌烟胶漆有三昧,鲁直之什曹洞禅。

我欲大振狮子吼,直恐惊翻龙象筵。

纷纷是事但且置,一言为语千金廉。

唐人五字魂绕天,箕敛四大归新篇。

空馀句法落寰海,豆萁不觉相熬煎。

中原可复墨可黔,鬓丝白发知何年。

形式: 古风

赠浩然观胡道士

只为丹霄足羽軿,且将奇法验人寰。

从他血肉并烟火,自有仙家九转丹。

形式: 七言绝句

吴下同年会诗

人生会少足睽违,尊酒相从又复稀。

我叹散材谁见数,公持华节幸相依。

题名雁塔思当日,曳屣龙门借夕晖。

会见十行来日下,禁涂高处看横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句(其二)

六六峰从云外立,三三人出洞中来。

形式: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