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其一)

好山不入时人眼,每向人家稀处见。

浓青一桁拨云来,沈恨万端如雾散。

山灵休笑缘终浅,作计避人今未晚。

十年缁尽素衣尘,雪鬓霜髯尘不染。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首句“好山不入时人眼”,以山水之美与世俗眼光的矛盾开篇,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或疏离感。接着,“每向人家稀处见”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美往往在人迹罕至之处得以显现,暗含着对喧嚣尘世的逃避之意。

“浓青一桁拨云来,沈恨万端如雾散”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青山比作拨开云雾的力量,象征着内心的愁绪如同雾气般被驱散,表达了诗人通过自然景观获得心灵解脱的体验。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的情感。

“山灵休笑缘终浅,作计避人今未晚”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他似乎在说,尽管与自然的缘分可能不够深厚,但选择避开人群、亲近自然的决定并未为时过晚。这既是对自我选择的肯定,也是对自然界的尊重与谦逊。

最后一句“十年缁尽素衣尘,雪鬓霜髯尘不染”描绘了诗人历经岁月沧桑,白发苍苍的形象,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纯净与高洁,不为尘世所染。这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自许,也是对保持精神独立、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态度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追求的执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43)

王鹏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一字幼霞,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 字:佑遐
  • 籍贯:中年自号半塘老
  • 生卒年:1849—1904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和瞻园韵

愁里清尊莫放停,笑看伶锸是归程。

绕树奇鸧啼不止,曾几,旧时春色酒边青。

识字毫端通画意,审音窌畔得宫声。

活计安排支枕睡,谁醉,生先无梦也无醒。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山花子

天外冥鸿不可招,十年心迹负团瓢。

老境苍寒谁慰藉、月轮高。

懒到冬山惟耐睡,愁呼浊酒等閒浇。

赖有梅梢春信逗、两三椒。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唐多令.衰草和穗平

难刬是愁根,连天没烧痕。漫萋萋、回首青门。

陌上铜驼如解语,定相向、怨王孙。

别恨共谁论,凭高空断魂。更无烦、腊鼓催春。

不见潜行悲杜老,曲江上、几声吞。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浪淘沙.自题庚子秋词后

华发对山青,客梦零星。岁寒濡呴慰劳生。

断尽愁肠谁会得,哀雁声声。

心事共疏檠,歌断谁听。墨痕和泪渍清冰。

留得悲秋残影在,分付旗亭。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