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口阻风三日

枯桑最知天风高,旅人更觉时序迫。

去年解官出北门,犹缆江船依贾客。

狙公七芧富贵天,喜四怒三俱可怜。

湖口县前教战鼓,声到浔阳渡头船。

形式: 古风

翻译

枯桑深知秋风的凌厉,远行的人更觉时光紧迫。
去年卸任离开北城门,还系着江船依赖商旅为生。
猕猴拥有七颗栗子就感到富贵,无论是欢喜还是愤怒都惹人怜惜。
湖口县前响起练兵的战鼓,声音传到浔阳渡口的船只上。

注释

枯桑:形容秋季的桑树叶子凋零。
天风:秋风。
迫:紧迫。
解官:离职官职。
北门:城北的出口。
贾客:商人。
狙公:猕猴的通称,这里比喻人。
七芧:七颗栗子,象征财富。
富贵天:因拥有少量财富而感到富贵。
可怜:引申为值得同情。
湖口县: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县。
教战鼓:训练军队的战鼓。
浔阳:地名,古代浔阳即现在的九江。
渡头船:渡口的船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浔阳江口阻风三日》。诗中,黄庭坚以枯桑比喻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沧桑,通过“枯桑最知天风高”表达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他以“旅人更觉时序迫”进一步强调了漂泊在外的紧迫感。

诗人回忆起去年解官离开北门的情景,仍然乘坐江船,依赖商贾同行,暗示了自己的仕途变迁和生活的不稳定。“狙公七芧富贵天”引用典故,寓言自己虽然境遇不佳,但心态上仍保持豁达,认为富贵与否皆由天定,表达了对命运的淡然态度。

最后两句“湖口县前教战鼓,声到浔阳渡头船”描绘了浔阳江口的战鼓声,这不仅是实写江边的军情紧张,也可能暗指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与现实交织,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癸丑宿早禾渡僧舍

城头渡可涉,早禾渡可㪺。

试问安用舟,春水三丈馀。

是维一都会,驵侩权征输。

郁郁多大姓,儒冠颇诗书。

以武断乡曲,旧俗小未除。

厌嚣谢近市,斩绝得僧区。

此地美水竹,林明见浴凫。

相追啑菱藻,天乐非世娱。

忆在田园日,放浪友禽鱼。

今来长山邑,忍饥抚茕孤。

出入部曲随,咳唾吏史趋。

形骸束簪笏,可意一事无。

谋生理未拙,仰愧拥肿樗。

曲肱晴檐低,结网看蜘蛛。

形式: 古风

癸酉八月同百丈肃禅师温汤作小诗呈九仙舜公长老

九仙沤和汤,浴此二水牯。

主人无施心,冷暖各得所。

道途开十方,瓢杓汲万古。

欲问源从来,大雄山有虎。

形式: 古风

省中烹茶怀子瞻用前韵

閤门井不落第二,竟陵谷帘定误书。

思公煮茗共汤鼎,蚯蚓窍生鱼眼珠。

置身九州之上腴,争名燄中沃焚如。

但恐次山胸垒块,终便酒舫石鱼湖。

形式: 古风

秋冬之间鄂渚绝市无蟹今日偶得数枚吐沫相濡乃可悯笑戏成小诗三首(其三)

解缚华堂一座倾,忍堪支解见姜橙。

东归却为鲈鱼鲙,未敢知言许季鹰。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