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俊为寿庵翁所作的和答之作,充满了对长寿与智慧的颂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索尽孤怀采绿朝”,描绘了诗人清晨独自寻觅绿意,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接着,“看花何日共阴陶”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他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隐含着对友情的向往。
“头童未觉龟毛少,诗细从添鹤骨高。”这两句运用了“龟毛”和“鹤骨”的典故,分别象征着长寿与高洁,表达了诗人对长寿与智慧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年岁虽长但精神依然高洁。
“约伴丹邱缘自浅,溯洄银汉路成遥。”这里“丹邱”可能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而“银汉”则指银河,整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渴望与仙人相伴,但现实中的距离却遥远,暗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鸴鸠决起元无力,薄趁风鹏上九霄。”最后两句通过对比鸴鸠(一种鸟)与大鹏鸟,形象地表达了小鸟难以与大鹏鸟相匹敌,暗示了个人能力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追求的深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长寿与智慧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友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