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石室清坐

时登大石楼,雅爱小石室。

欠伸欲打头,睡卧可舒膝。

明洁意自宽,深沉境逾寂。

藏春绝严风,生秋无畏日。

天设世莫知,神工鬼有力。

幼舆饱丘壑,马融富书籍。

洞门何尝扃,俗客自灭迹。

谁欤助微吟,幽虫声唧唧。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时常登上大石楼,特别喜爱那小石室。
困倦时伸个懒腰,躺下休息能让膝盖舒展。
明亮洁净让人心情宽广,深沉静谧更显心境宁静。
春天的气息被严密封锁,秋天来临也不惧怕。
大自然的安排世人难识,神鬼之力却能创造奇迹。
幼舆饱览山水,马融则满腹经纶。
洞门从未上锁,世俗之人自然不再来访。
又有谁来助我低声吟唱,只有虫鸣声声入耳。

注释

时:时常。
登:登上。
大石楼:高大的石头楼。
小石室:小型的石头房间。
欠伸:伸懒腰。
舒膝:舒展膝盖。
明洁:明亮洁净。
宽:宽广。
深沉:深邃寂静。
逾:更加。
藏春:封锁春天。
严风:严寒的风。
生秋:面对秋天。
无畏日:无所畏惧的日子。
天设:大自然安排。
世莫知:世人难以理解。
幼舆:幼时乘车游历。
饱丘壑:饱览山水。
马融:古代学者马融。
洞门:山洞之门。
扃:关闭。
俗客:世俗访客。
灭迹:消失踪迹。
微吟:低声吟诵。
幽虫:昆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石室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对自然的喜爱和内心世界的宁静。开篇“时登大石楼,雅爱小石室”表明诗人偶尔攀登高耸的石楼,却更喜欢自己那简朴的小石室。这些建筑不仅是物理空间,也象征着诗人的精神居所。

“欠伸欲打头,睡卧可舒膝”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小石室中的悠然自得,无拘无束。他的身体语言——微微伸懒腰、躺卧于石室之中,都透露出一种放松和满足。

“明洁意自宽,深沉境逾寂”则从心灵层面刻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清净无为的状态下,他的心态自然宽广,而那种深邃和宁静,则是超越世间喧嚣所达到的境界。

“藏春绝严风,生秋无畏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融合。他不畏惧季节更迭,无论是春天的风还是秋天的太阳,都不能干扰他的宁静和喜悦。

“天设世莫知,神工鬼有力”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认可,这里的“天设”指的是自然界的安排,而“神工鬼有力”则是对自然之美和其不可思议之力的赞叹。

诗中的“幼舆饱丘壑,马融富书籍”可能是在比喻自己与古人马融一样,对知识和书籍有着无尽的渴望,而“洞门何尝扃,俗客自灭迹”则是说他愿意长久地隐居于自然之中,不愿意被世俗之事打扰。

最后,“谁欤助微吟,幽虫声唧唧”展现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艺术创作和对大自然的倾听。他可能是在寻求与他同样享受自然之美者的共鸣,而“幽虫声唧唧”则是自然界中最柔和的声音,成为了诗人心灵深处的音乐。

收录诗词(205)

邓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无月肯堂邀小酌赋三五七言

雨飘零,风凄清。坐念今夕月,知从何处明。

未须无月更作恶,但愿有酒常同倾。

形式: 词牌: 秋风清

中秋无月感而作歌

天时相催日如流,今夕何夕云中秋。

不见佳月默有感,试走退笔书其由。

去年此时汝川客,一病缠绵真险厄。

贪生强乐寸心酸,与死为邻片纸隔。

破窗髣髴光朦胧,推枕起来呼小童。

问云月高今几尺,答以云生俄灭踪。

拥衾独坐谩空想,纵有桂华未能赏。

重城几许追欢娱,终宴无聊徒怅望。

而今一榻烟村中,稍喜时同事不同。

世味淡薄幽意足,元和咽漱真气充。

步屧出门舒逸兴,清风洒面衣襟冷。

暗雨淅沥作寒声,浓云黯黪无光影。

月兮月兮胡寡情,故向良时多不明。

无乃韬光不自满,故能养兔得长生。

我今解悟月深意,荣华咄嗟复凋悴。

归来塞窗仍闭门,众人昭昭我独昏。

形式: 古风

丰城道中

西风著衣袂,凉意晓来加。

宿露眩光彩,朝阳湿精华。

人烟互疏密,物色兴叹嗟。

喧嚣鸭子市,萧索渔人家。

皂裙妇多跣,及冠男犹髽。

挽犁并双牸,截江横流沙。

佐饭缺蔬茹,作糜和鱼虾。

湖田不薅草,沙畦多莳麻。

露空立禾架,结屋卧牛车。

水叶枯荷芰,山果瘦梨楂。

乌桕动千树,杂木不一丫。

缘塍豆欲实,编篱槿才花。

三分莫问酒,一啜不可茶。

行行入暮烟,两两数归鸦。

联步得姻戚,浪语殊欢哗。

毕景自忘倦,所历不觉遐。

问宿于谁馆,有轩临水涯。

暗壁飞蝙蝠,皓月升虾蟆。

式盘叠饼饵,击缶出旧瓜。

携来尚馀樽,取酌如流霞。

少饮不必醉,遣兴固自嘉。

欲眠复出门,渔灯认蒹葭。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内集阁

画阁深明雪压冬,团栾宴赏酒樽同。

兽炉香雾辟寒气,翠幕妓围回暖风。

起絮撒盐酬唱外,清歌妙舞笑谈中。

宁无好事贤张禹,不独相忘著戴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