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同袁小修王幼度诸君集钟伯敬邸舍即事

苦寒长闭门,旭日动春意。

忽闻故人期,欣然先客至。

相知无新旧,解后关情事。

楚客谈支离,吴侬亦憔悴。

百年一夕间,灯深酒难醉。

出门限东西,欲别有馀思。

且喜寒更长,前街月未坠。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的一次聚会,充满了温馨与深情。诗人李流芳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的寒冷与室内春意盎然的对比,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感。

首句“苦寒长闭门”,点明了冬日的寒冷,人们因寒冷而选择闭门不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然而,“旭日动春意”一句,通过阳光的温暖,暗示着春天即将来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希望和生机。

接着,“忽闻故人期,欣然先客至”,表达了当得知老友来访时的惊喜与急切,这种情感的瞬间爆发,让人感受到友情的珍贵与纯粹。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友情不分新旧,关键在于彼此的理解与关怀,“相知无新旧,解后关情事”。

接下来,“楚客谈支离,吴侬亦憔悴”,通过楚客与吴人的对话,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共鸣,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共同的话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超越地域界限的情感联系。

“百年一夕间,灯深酒难醉”,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尽管夜深人静,但酒却难以让人沉醉,这或许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情感需要倾诉,太多的回忆需要回味。最后,“出门限东西,欲别有馀思”,虽是相聚,却也预示着分别的到来,这份余思,是对相聚时光的不舍,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友情的温暖、文化的交融以及时间的流转,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复杂,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刻。

收录诗词(376)

李流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字:长蘅
  • 号:檀园
  • 籍贯:六浮道
  • 生卒年:1575~1629

相关古诗词

抱疴真歇禅师塔院夜坐偶占

连夜不成寐,雨馀喜得月。

中宵起推窗,圆魄凑林缺。

洒然濯烦抱,凉意下天末。

风泉淆远听,飞蛩一何聒。

是身本无常,动念即成结。

遂令颠倒见,坐卧分胜劣。

堂堂塔中人,安閒是何诀。

形式: 古风

无隐上人庭中有枯树根缀以杂花草蒙茸可爱因为写生戏题一诗

山中枯树根,偃蹇蚀风雨。

久与土气亲,生意于焉聚。

随手植花草,蕃息如出土。

月下垂朱实,春罗剪红缕。

或苔如错绣,或藤如结羽。

纷然灿成致,位置疑有谱。

吾画能写生,写生不写形。

此景良可惜,吾手亦不轻。

以画易此景,请言平不平。

世人不贵真,贵假贵其名。

吾画能不朽,此景有衰荣。

莫言常住物,只许供山僧。

形式: 古风

戏示山中僧侣

山居不须华,山居不须大。

所须在适意,随地得其概。

高卑审燥湿,凉燠视向背。

楼阁贵轩翥,房廊宜映带。

或与风月通,或与水木会。

卧令心神安,坐令耳目快。

皋亭美林壑,中塔亦称最。

一楼负山立,圭窦如向晦。

山僧请余住,余性苦不耐。

劝令开八窗,咄嗟变湫隘。

前楹布清阴,后户揽苍霭。

玲珑称人意,萧爽出尘界。

冁然谓山僧,此中固有解。

往往住山人,不知山好在。

我昨居新庵,结构亦可怪。

居然仇凉风,似欲杜灵籁。

古梅如老宿,亭亭使人爱。

其下安灶突,柯条半焦坏。

悲哉冰玉姿,坐受熏灼害。

见之热五内,如身被桎械。

谁当共拯此,移灶出树外。

面南辟小扉,日与香雪对。

区区一缗费,功德乃万倍。

吾言不见用,终为未了债。

形式: 古风

三月十三夜同陆大无界待月虎丘得殿字

清游及佳辰,载酒出芳甸。

日落风气高,晴郊绿初遍。

入寺踏清阴,登高揽葱茜。

须臾剑壑暝,素月流绀殿。

林影散积雪,石光摇匹练。

鼓罢扬清歌,人开出素面。

此时人境空,喧寂同一善。

低回洵可乐,去留亦无恋。

吾侪区中人,踪迹辘轳转。

今日与明日,时乎会有变。

空怀买山期,坐受尘网罥。

百年春几逢,一春月几见。

春月此丘中,契阔共谈宴。

我唱子可和,涤子端溪研。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