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彭氏月池二首(其二)

好斫月中桂,莫种池上松。

为谂结繁阴,虚白生朦胧。

回波忽成弦,澹澹来天风。

光彩更流丽,感此多新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刘鹗的诗《题彭氏月池二首(其二)》以月池为中心,通过描绘池中桂树与松树的不同形象,寄寓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好斫月中桂",诗人建议砍伐池边的桂树,暗示对皎洁如月的桂影的喜爱,可能寓意追求高洁或隐逸之志。"莫种池上松"则表达了对松树繁阴的否定,可能暗指松树过于繁茂,遮挡了月光,不如桂树清疏。

"为谂结繁阴,虚白生朦胧"进一步描述了桂树带来的明亮与松树造成的阴影对比,"虚白"一词既指月光下的空间,也象征心境的空灵。"回波忽成弦,澹澹来天风"运用比喻,将池水波动比作琴弦,天风吹过则带起涟漪,增添了动态美,仿佛在诉说自然的韵律。

最后两句"光彩更流丽,感此多新功"是对整体景象的总结,赞美桂树的光彩流转,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可能是对生活哲理的领悟,也可能是对艺术创作的赞赏。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收录诗词(365)

刘鹗(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黄德明所藏山居图

茅屋依密树,弯溪驾长桥。

山光远泛泛,野兴寒萧萧。

寡合人所忌,幽居谁见招?

抚时尘满眼,亦欲从渔樵。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题琴隐

抱琴将何之,驾言归山阴。

南风苦难招,逃虚岂初心?

钟期固可铸,但恨无黄金。

惟应涧中泉,知余为和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渊明漉酒巾

脱我头上巾,漉此壶中酒。

糟粕既已无,渣滓复何有?

陶然见天真,长风起高柳。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听琴图

山水有天趣,写向膝上琴。

听者不少违,独觉用意深。

古今那可期,令我重愧今。

审音谅匪难,所贵相知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