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冬夜读书闻鸡》由明代诗人冯应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冬夜读书时的内心世界与外界景象,展现了其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
首句“潦倒无能愧此生”,开篇即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人生的自省与遗憾,表达了在困境中感到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与自责。接着,“读书翻觉负农耕”一句,将读书与农耕进行对比,暗含了对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差距的思考,以及对未能在实践中有所作为的悔恨。
“山家酒熟聊三杓,野店鸡醒肯再鸣。”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冬夜独饮的情景,以酒解忧,以鸡鸣为伴,虽是暂时的慰藉,但依然透露出孤独与寂寞。通过“聊”字,可见诗人对此种状态的无奈与接受。
“童子得时争射利,老夫失意浪成名。”这一对比句,将年轻时的追逐名利与年老后的失落形成鲜明对照,反映了人生境遇的变迁与对功名利禄的重新审视。
最后,“试看荒冢繁华尽,衰草寒烟亦可惊。”诗人以荒冢和衰草寒烟为喻,寓意人生的最终归宿,繁华终将逝去,生命的消逝令人感慨。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世间万物盛衰更替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冬夜读书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忧患意识和对生命本质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