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辩长老以达磨画像请赞

长芦驾浪,只履西归。

求支那之法器,付屈眴之田衣。

度九年之缄默,印二祖之灵知。

海犀酣月而晕,寒乌带雪而飞。

机前自得兮顶目四照,迷里相逢兮鼻头下垂。

水著秋清兮湖光湛湛,山衔落日兮云锦辉辉。

形式:

翻译

在长芦之地乘风破浪,独自踏上西行之路。
寻求中国的佛法神器,交付给屈眼的农夫田衣。
度过九年的沉默期,印证两位祖师的智慧灵识。
海犀在月下醉饮,寒鸦带着雪花飞翔。
在织机前领悟,目光四射,迷失中相遇,鼻子下垂显出困惑。
秋水清澈,湖光如镜,山峰映着落日,云彩如锦绣般灿烂。

注释

长芦:地名,古代泛指长江以北的芦苇地带。
只履:一只鞋子,形容孤独的旅程。
法器:佛教中的圣物,象征佛法。
屈眴:虚构人物,可能指代农夫或普通人。
缄默:沉默,不说话。
灵知:精神智慧,指佛法的启示。
海犀:传说中的海洋生物,比喻月亮。
寒乌:寒冷季节的鸟,可能指乌鸦。
顶目:目光集中在头顶,形容专注。
鼻头下垂:可能是一种比喻,表示迷茫或困惑的表情。
秋清:秋季的清澈。
湖光湛湛:湖水清澈明亮。
云锦:像锦绣般的云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的《吴兴辩长老以达磨画像请赞》。诗中描绘了一位僧人长途跋涉,从东方(长芦)来到西方寻求佛法,带着达摩大师的画像,意在传承禅宗智慧。他经历了九年的沉默修行,如同达摩二祖般深邃洞悉佛法。画面中的景象生动,如海犀在月下醉酒,寒鸦带雪飞翔,体现了禅定与自然的和谐。

诗人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如“机前自得”象征领悟佛法的喜悦,“顶目四照”形容洞察力强,“迷里相逢”则暗示佛法的神秘相遇,“鼻头下垂”可能象征心境的平静。最后两句描绘了秋天湖面的清澈和落日映照下的山峦云彩,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赞美辩长老的求法之旅和禅修体验,表达了对佛法精深与自然美景的融合的赞叹,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收录诗词(1298)

释正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傅朋郎中书来尝得李伯时所画震旦第一祖西归像相需以赞说偈寄之

其来何求,其去无得。

寂漠度岭兮万里独行,清白传家兮九年一默。

针芥投而妙不可名,毫釐差而敝不可塞。

知过而改,知难而退。谁去谁来,自买自卖。

当面讳却兮满眼乌华,望涯赞之兮隔身鲸海。

形式: 古风

弟子薄坚仁以幅缣写圆悟禅师像径山裕虎丘隆二高弟侍焉绍兴丙辰二月八日予乞食之苏台过其家且出以相示再三有请辄随喜赞云

力世佛宗,心传我公。一拳活计,一喝家风。

影草呈机也三圣却瞎,精金出冶也百丈还聋。

绰绰有裕,恢恢而隆。

阿难迦叶之多闻抖擞,目连鹙子之智慧神通。

真得不借之应,大同不宰之功。

百川曲折兮自然到海,万象森罗兮不可逃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张汉乡写真求赞

顶覆白雪,眼横碧波。清霜濡斗柄,古壁挂龙梭。

少林之华未老,曹溪之镜非磨。

所得几何,家传不多。

饱谙云水三条篾,钓尽江湖一片蓑。

形式: 押[歌]韵

张监税写真求赞

幽讨厥初,湛存若虚。体明无尽,气清有馀。

太行之雪压屋,黄河之冰载车。

豹雾变文之虎,龙雷烧尾之鱼。

风烟濡腻,草木光舒。

根根尘尘了了,法法念念如如。

舂坊行者得衣钵,可信心传不在书。

形式: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