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八首(其九)

文殊三处度夏,弥勒一味放憨。

善财走百十城,达磨九年面壁。

恢阐拈花微笑,光扬布发掩泥。

形式: 偈颂

翻译

文殊菩萨在三处度过夏天,弥勒佛总是展现纯真笑容。
善财童子游历上百座城,达摩禅师九年面对墙壁修炼。
文殊弘扬佛法,以拈花微笑的方式传递智慧,他的光辉头发覆盖着泥土,象征着修行的朴素。

注释

文殊:佛教中的智慧菩萨。
弥勒:未来佛,常以慈祥形象出现。
一味放憨:始终保持纯真和善良。
善财:佛教故事中的人物,代表求法者。
达磨:禅宗初祖,以面壁九年修炼闻名。
拈花微笑:佛教故事中,达摩祖师以拈花示意,不言而喻地传授佛法。
布发掩泥:形容修行者的简朴生活。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两位佛教名僧——文殊和弥勒以及善财童子和达磨大师的故事为素材,展现了佛家修行与智慧的点滴。

"文殊三处度夏",文殊菩萨以智慧闻名,此处暗示他在不同的地方度过夏季,传播佛法,体现了他的广博和无处不在的精神影响。"弥勒一味放憨",弥勒菩萨以大肚能容、慈祥和蔼的形象出现,这里的"放憨"是说他保持纯真和豁达,不拘小节,传达出宽容和随和的佛性。

"善财走百十城",善财童子是《华严经》中的角色,他历尽艰辛,访求善知识,象征着修行者追求真理的决心和毅力。"达磨九年面壁",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下禅宗衣钵,象征着静心冥想和深入内省的重要性。

"恢阐拈花微笑",恢宏地阐述佛法,拈花微笑则是禅宗公案中达摩祖师与弟子慧可的故事,微笑中寓含深奥的禅意,启发后人顿悟。"光扬布发掩泥",布发掩泥形容达摩大师的朴素形象,即使衣衫褴褛,也掩盖不住其内在的智慧光芒。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禅宗修行的精髓,即智慧的传播、内心的纯净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84)

释师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三首(其三)

呵呵大笑不寻常,笑得眉间也放光。

不是明招重注脚,丛林洎合错商量。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颂古三首(其二)

不是风兮不是颠,长街短巷走如烟。

院里有斋常记得,时时挂在口皮边。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颂古三首(其一)

出得出不得,定从何处起。

文殊往梵天,罔明轻弹指。乘流即行,遇坎即止。

君不见虚筑防胡万里城,不知祸起萧墙里。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偈颂四首(其四)

三脚驴子弄蹄行,直透威音万丈坑。

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大忙生。

湖南长老谁能会,行人更在青山外。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