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寮怨.初冬见燕。和六禾

冷眼江湖来去,社余秋伴空。

问有几、岁晚朱门,漂摇尽、更话相逢。

依稀昭阳旧识,惊回顾、浪迹随断风。

念稻粱、雁鹜无余,天南客、为尔悲恨重。

绣径漫寻梦茸。韶颜暗换,何能看似春同。

故国离宫。宝钗讯、等谁通。

微波赚人双泪,况未比、见惊鸿。无端语喁。

斜阳废垒外、霜意浓。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冷眼江湖"开篇,描绘了一幅江湖漂泊者的孤寂画面,秋社过后,只剩下词人与空荡的秋景相伴。词中流露出对富贵人家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漂泊不定命运的无奈。"依稀昭阳旧识"暗示了对往昔宫廷生活的回忆,而"浪迹随断风"则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追忆和现实的失落。

"念稻粱、雁鹜无余"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愁苦,感叹自己如同南飞的雁鹜,为生计奔波,心中充满悲愤。接下来,词人转向梦境,试图在昔日繁华的绣径中寻找一丝慰藉,但青春已逝,无法再像春天般灿烂。"韶颜暗换"表达了时光易逝的哀叹。

"故国离宫"引出对故土和皇宫的怀念,"宝钗讯、等谁通"暗示了对亲人的思念和音信难通的苦涩。"微波赚人双泪"描绘了词人被情感所打动,泪水涟涟,而"况未比、见惊鸿"又借鸿雁比喻自己与亲人难以相见的遗憾。

最后,词人的情绪在"无端语喁"中达到高潮,夕阳下废弃的壁垒和浓厚的霜意,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个人际遇和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词人的人生感慨和时代沧桑。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无闷.岁暮,风雨怀人

梅怯新箫,兰润旧屏,年色匆匆烛转。

唤冷蝶幽衾,障天愁满。

不恨红楼望阻,恨响乱荒鸡无人馆。

问甚情、却向钿车径绝,素书云断。深绻。镜尘泫。

想晕粉窄蛾,此时妆面。漫著破宫衣,暗翻铃怨。

谁寤辞年泪点,第一是、无端南来雁。

料未掩、端正风流,待稳两欢重见。

形式:

喜迁莺.六禾有词见怀,适余游端州,归答一解

荒洲无雁。正闲坐看云,伫琴天晚。

埼柳鲈香,陂蒲凫睡,销凝旧箱词卷。

梦回十年潮尾,春到船窗灯浅。故人念。

奈都来不称,平生心眼。箫管。

怜郢调,吹黍暖回,襟泪东风见。

高阁才华,斜阳客味,消得莼丝柔婉。

碧生卖花门巷,芳艳乌衣伤伴。

唤愁醒,待携君秀语,梅扉重款。

形式:

谢池春慢.岁暮闭门,晨起觉立春

年涯小泊,春已是、今朝事。

庭树勒余寒,窗草铺新意。

卯饮随常觅,花信从头第。甚撩人,风景费。

那回珍重,偏爱千金抵。春来万感,应只有、曾游地。

雪调付双鬟,彩袖歌千岁。

出意钗头燕,无赖裙边蟢。欢且尽,愁倦理。

眼前好在,不似东流水。

形式:

玲珑四犯.除夕游花市

如锦年华,趁闹极珠灯,一夜流转。

故国天涯,谁念岁穷家远。

闻道绣屋春多,怎教道、灌园人健。

料四时、乐事轻换。偏是堕梅先怨。

去年风雨悭游便。意匆匆、恨春迟见。

钗云梦底都寻得,闲记供消遣。

多少镜约袖盟,又暗里欢悰隔断。

向市桥立过,还放下,情千万。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