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赐四十首(其二十一)赐新刻韵府群玉

策府群书代所耽,珠英玉屑卷中探。

曾闻乙夜开芝检,敢望彤庭锡宝函。

子孺休称三箧记,庄生漫向五车谈。

从前亦恐酬清问,浩瀚青藜阁上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的作品《纪赐四十首》中的第二十一首,主题为“赐新刻韵府群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追求。

首句“策府群书代所耽”,以“策府”象征藏书之处,表达诗人对书籍的痴迷之情。“珠英玉屑卷中探”则进一步描绘了在书籍中寻找珍贵知识的情景,将书籍中的内容比作珍珠与美玉,形象地表现了知识的宝贵与诗人的求知欲。

“曾闻乙夜开芝检,敢望彤庭锡宝函”两句,通过引用古代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获得知识的渴望和对知识权威的认可。这里“乙夜”指深夜,“芝检”和“彤庭”都是古代象征知识和权力的场所,“宝函”则代表珍贵的书籍或知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不敢奢望获得如此珍贵的知识,但内心深处对知识的向往和尊重。

接下来的“子孺休称三箧记,庄生漫向五车谈”两句,通过引用子孺和庄子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知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子孺的故事通常与藏书有关,而庄子则以善于谈论学问著称。这两句诗暗示了知识的海洋深不可测,即使是子孺和庄子这样的学者也难以穷尽。

最后,“从前亦恐酬清问,浩瀚青藜阁上参”表达了诗人面对知识的浩瀚无垠时的谦逊态度。他担心无法回答那些高深的问题,只能在“青藜阁”——一个象征知识殿堂的地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书籍和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无限性的敬畏和谦逊的态度。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纪赐四十首(其二十五)赐鲜杨梅

胭脂湿晕火珠红,吴苑杨梅入汉宫。

帆带春冰江上水,盘分晓露禁门中。

曾闻枝袅关前月,似听花飘笛里风。

消渴词臣空有赋,惭无鼎实附群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纪赐四十首(其三十)己夘请告南旋奉恩诏乘传并赐金绮路费

经术承恩侍汉京,归家犹作锦衣行。

赐金阙下誇疏傅,拥传桥边愧马卿。

试语乡闾应未见,即垂简册亦称荣。

江湖未觉长安远,咫尺葵心向日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纪赐四十首(其三十九)庚寅辛夘久病在告两荷圣恩遣内使临问颁赐米粥瓜茄等物

卧阁惊闻敕使来,绨函黄帕到门开。

微痾曲轸君亲念,朽质宁堪雨露培。

内苑香粳加匕箸,天厨珍菹溢罂罍。

衔恩陨涕沾衾枕,魂梦初疑帝所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阁试玉河冰泮六韵

春色临仙掌,龙池积素开。

蛟迎新旭断,鱼逐暖波来。

云影回彤阁,风纹触绣苔。

不缘分玉镜,何处见瑶台。

桂楫思无限,雕阑望未回。

从兹赋曲水,长奉万年杯。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