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许衡的《病中杂言五首》之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身处病痛之中对时光流转、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
首联“春来秋去客中情,转首光阴十岁经”,开篇即以季节更替象征时间的流逝,将个人情感置于广阔的时间长河之中,表达出岁月匆匆、人生易逝的感慨。诗人虽为客居他乡,但时间的流逝似乎与他息息相关,十年光阴仿佛就在一转眼间过去。
颔联“学苦鍊成心下赤,愁多消却鬓边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感和个人体验的关联。通过“学苦”与“心下赤”的结合,以及“愁多”与“鬓边青”的对应,诗人形象地表达了在漫长岁月中,学习的艰辛与内心的煎熬,以及因忧虑而产生的外在变化——头发由黑变白。这一联不仅揭示了时间对个体的影响,也反映了诗人对自我成长与变化的深刻反思。
颈联“眼前世事翻棋局,梦里家山忆画屏”则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通过“棋局”与“画屏”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复杂多变和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现实中的世事如棋局般变幻莫测,而梦境中则能回到熟悉的家乡,如同观赏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这一联巧妙地对比了现实与想象,凸显了人在病痛中对平静与安宁的渴望。
尾联“何日归同林下友,笑谈书史有宁馨”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聚旧友、共享读书乐趣的期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病痛与人生的种种考验后,诗人渴望与老友相聚,共同回忆过往,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与心灵的慰藉。这一联充满了对友情和精神寄托的珍视,以及对简单、和谐生活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时对时间、自我、世界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次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索,体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