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孩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孩子学业和未来的期望。首句“梦尔天涯路”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牵挂,想象他在遥远的地方;“肩舆往复频”暗示孩子频繁地求学之路,可能艰辛但执着。接下来,“师方为讲学”赞扬孩子在师门勤奋攻读,显示出对教育的重视;“客岂是依人”则寓言孩子不应依赖他人,应自立自强。
“驷马题桥志”引用典故,鼓励孩子要有志向,如同古人以驷马装饰桥梁,表达远大抱负;“双亲属望身”则是说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希望他能不负所望,成就一番事业。最后两句“而翁坟上草,今已四回春”,诗人感慨时光荏苒,转眼间孩子父亲去世已过四个春天,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也暗含对孩子的成长寄予深切的哀思。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深沉、寓教于诗的家书,体现了清代文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家庭情感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