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竺

昔人不可见,行路多长松。

空遗炼丹处,井干绿苔封。

月明还独宿,白云下疏钟。

夜半桂子落,不知自何峰。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宿天竺》由宋代僧人释清顺所作,描绘了夜晚在天竺寺静宿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句“昔人不可见,行路多长松”,诗人以“昔人”开篇,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怀念,同时通过“行路多长松”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长松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痕迹,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沉静与超脱。

接着,“空遗炼丹处,井干绿苔封”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孤独的意境。炼丹处的遗迹与被绿苔覆盖的井干,既是对过去修行生活的回忆,也是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绿苔的生长,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无声地讲述着故事。

“月明还独宿,白云下疏钟”描绘了一幅月光皎洁、云彩轻盈、钟声稀疏的画面。月明之夜,诗人独自宿于寺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宁静与净化。钟声的稀疏,更添了几分禅意,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悠长与生命的短暂。

最后,“夜半桂子落,不知自何峰”以桂花的飘落作为收尾,寓意深刻。桂花的掉落,既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禅宗中的“无常”观念——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这一句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体而言,《宿天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静谧环境中寻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心境。

收录诗词(5)

释清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景舒庵壁

大布君能衣,始知蚕口非。

冢间容一榻,身外但三衣。

护戒避生草,净心观落晖。

寂寥能自守,今世固应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留别句容簿

岩下相逢不忍还,狂歌醉酒且盘桓。

仇香莫问神仙事,天上人间总一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但看青玉五枝灯,蟠螭火尽光欲然。

形式: 押[先]韵

题招提院静照堂

闲房增缔构,宴坐隔嚣埃。

屋木不加饰,庭花时自开。

虚明殊止水,寂绝等寒灰。

斋外无馀事,欣逢高士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