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歌行十章(其三)

无怀之世天鸿濛,其民百岁如婴童。

谁造历纪凿元化,强分寒暑名夏冬。

诈流巧衒浩安极,山木能飞海水立。

春桃无华鸣蟋蟀,九月高田亘桑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浩歌行十章(其三)》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理想社会景象。

首句“无怀之世天鸿濛”,开篇即以“无怀”二字点明了诗中描述的是一个远古、淳朴的社会状态,这里的“鸿濛”则暗示了天地初开、混沌未分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原始、自然的氛围。接着,“其民百岁如婴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的寿命虽长,但心灵却如同孩童般纯洁无邪,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接下来,“谁造历纪凿元化,强分寒暑名夏冬”两句,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复杂和人为划分的历法、季节表示了一种质疑和不满。他似乎在说,是谁创造了这些复杂的历法和人为划分的四季?这样的划分是否真的符合自然的规律?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对于人为干涉的批判。

“诈流巧衒浩安极,山木能飞海水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批判。诗人认为,现实世界中的种种欺诈、虚伪和过分的追求(“诈流巧衒”)已经到了极致,连山木都能违背自然规律而飞翔,海水也能违背常态而站立,这显然是对现实世界的夸张描述,旨在讽刺和批评现实社会的不真实和荒谬。

最后,“春桃无华鸣蟋蟀,九月高田亘桑麦”两句,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进一步强化了主题。春天的桃花没有开花,却有蟋蟀鸣叫;九月的高田上,桑麦却横生,这些看似荒诞的场景,实际上是对现实世界失去自然和谐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考,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理想社会图景,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浩歌行十章(其四)

赵女倚秦筝,纤指泛银雪。

十三弦底莺语娇,为惜春花转幽咽。

春花含露娟娟红,楼台深闭愁杀侬。

翩然骑蝶向天上,紫云一曲凡响空。

形式: 古风

浩歌行十章(其五)

鸾胶凤髓青龙肝,灵芝如肉火枣丹。

群仙宴酒蓬莱山,清歌妙舞非人间。

清歌山响众鸟寂,妙舞垂手群花环。

花亦自能舞,鸟亦能解歌。

耳目受之心神和,天上之乐安足多?

形式: 古风

浩歌行十章(其六)

出门复苦饥,入门复苦饥。

富儿掩面避中道,贫交把袂增歔欷。

海门柱石卓万仞,风骇霆击今为泥。

凤凰垂翅自天半,鹪鹩弱翼安能飞?

形式: 古风

浩歌行十章(其七)

丰碑卧荒地,累累官家坟。

十年断祭吊,安知无子孙?

旁阡纸火飞不到,蝴蝶自宿青芜根。

君不见村南上冢箫管扬,衣冠拜跪陈肉粱。

饿夫延颈乞残浆,鞭驱四散如牛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