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汧阳

湿雾经旬淹白日,晴峰今日倚丹霄。

颓坡荷锸开榛径,缺岸横槎接野桥。

玉节北来鸿信断,金城西去马蹄遥。

汧阳县郭居人少,风露高秋夜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汧阳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时局变迁的感慨。

首联“湿雾经旬淹白日,晴峰今日倚丹霄”以对比手法展现汧阳的天气变化。前句描述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浓雾,后句则转为晴朗之景,阳光明媚,群山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这种从阴郁到明朗的转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也暗示了作者心境由沉闷转为豁然开朗。

颔联“颓坡荷锸开榛径,缺岸横槎接野桥”进一步描绘了汧阳的地理环境。颓坡上,人们手持铁铲开辟出一条小径,展现出劳动人民的坚韧与智慧;缺岸处,横木搭成的桥梁连接着田野间的道路,既实用又富有诗意。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劳作场景,展现了汧阳人民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的原始风貌。

颈联“玉节北来鸿信断,金城西去马蹄遥”则转向对时局的感慨。玉节,古代官员出行的仪仗,这里象征朝廷的使者或消息;金城,坚固的城池,此处可能暗指某个重要的军事据点。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战事的关切,以及对远方消息中断的无奈与忧虑,反映出明朝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

尾联“汧阳县郭居人少,风露高秋夜寂寥”收束全诗,将目光投向汧阳的夜晚。县城周围居住的人口稀少,秋夜的风露中弥漫着一种孤寂与宁静。这一景象不仅描绘了汧阳的地理特征,也隐含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深邃的历史背景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汧阳独特风貌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深切关注。

收录诗词(316)

郑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江西左布政使。宁王朱宸濠夺大量民田,民立寨自保,宸濠欲加兵,岳持不可。后为李梦阳所讦,夺官为民。世宗即位,起抚江西。旋召为大理卿,陈刑狱失平八事,迁兵部左侍郎。后乞休归。有《莆阳文献》、《山斋集》

  • 字:汝华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谒岳武穆王祠

十二金牌一日催,三军恸哭捲旗回。

马前果中书生计,河上深孤父老来。

开辟乾坤无此变,古今成败有馀哀。

皇明尽复中原土,地下忠魂亦快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内廷读卷

彤廷昼永午风恬,冉冉游丝罥画檐。

绮席骈蕃颁内宴,麻衣鲜㓗对宸严。

殿前梦笔状元策,日下祥云太史占。

三十年前曾滥试,白头供事愧重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经筵秉烛

北极星精午夜悬,周庐剑佩候朝天。

烟开曙色明驰道,月带灯光照御筵。

灾祲每消修政后,枢机端系格心前。

万方行睹虞廷化,一曲薰风入五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奉赠蒋师相敬所致仕归湘源兼简令兄大司徒二首(其一)

力辞机柄遂归田,朝野相看意惘然。

直节旧尝称宋璟,抗言终不负伊川。

三孤望重台阶正,八座官高棣萼联。

相业都归嘉靖诏,他年信史有遗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