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亭

谩指亭前柏,西来意自深。

迷人终著景,达士了忘心。

六叶传真谛,微言振道林。

法门应不二,来此默追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宋朝陈寿朋所作的《望海亭》诗,以“望海”为题,借海之浩瀚引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述亭前柏树的景象,隐喻人生的道路与追求。

首句“谩指亭前柏,西来意自深”,以“亭前柏”起兴,暗含着对人生道路的探索与思考。这里的“柏”象征着坚韧与长久,而“西来意自深”则暗示着追求的深远与复杂性,无论是个人的内心世界还是外界的广阔天地,都充满了未知与深意。

接下来的“迷人终著景,达士了忘心”,对比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迷惘者往往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迷失于表面的繁华与诱惑之中;而通达之人则能超越表象,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这里通过“迷人”与“达士”的对比,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六叶传真谛,微言振道林”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六叶可能象征着佛教中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传达了佛法的精髓。而“微言振道林”则意味着通过细微却有力的话语,能够激发心灵深处的共鸣,如同清风拂过树林,带来深远的影响。

最后,“法门应不二,来此默追寻”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无论是在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追求真理的道路都是单一且不可分割的。通过“默追寻”,即在静默中深入思考与感悟,人们可以找到通往内心深处、理解宇宙奥秘的路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1)

陈寿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轩

步蹑霜莎入梵宫,一轩佳处属支公。

剩开青琐延明月,疏植修篁待好风。

笠泽波声春雨里,洞庭山色夕阳中。

江头景物牢笼尽,欲寄琴尊此养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房城驿

万山飞不出,有屈向谁伸。

寄语弦歌宰,留心且为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李伯纪丞相挽诗(其一)

先帝收多士,惟公最妙年。

清班依日月,谠论薄云天。

终赖高名重,来扶大业全。

谁提太史笔,臣主颂俱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李伯纪丞相挽诗(其二)

太上初传位,安危俛仰间。

从容回万乘,指顾复三关。

汉北尘沙迥,闽中日月闲。

谁知千载后,遗恨在燕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